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YouTube账号视频内容分析

newsman 发表了文章 • 2020-11-08 22:16 • 来自相关话题

摘要:本研究通过选取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英文版)中People’s Daily账号2017年5月3日到5月18日共计87个视频为研究样本,试图分析我国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在国际新媒体平台上对中国形象的呈现。结果显示,《人民日报》的取材主要集中于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地理这5个领域,其中社会类视频居多,比例高达45%。本文将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这三个角度展开分析《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表现。YouTube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全球有超过10亿用户使用YouTube,这意味着每天全世界的网民在YouTube上观看视频的时间合计多达几亿个小时。与此同时,美国皮尤调查发现,尽管电视新闻的观众数量仍然远超YouTube新闻视频,但后者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混合了专业新闻报道与用户原创内容的数字平台。 鉴于YouTube庞大的受众群体和在新闻领域的突出表现,中国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进驻YouTube,并开设了相应的官方频道。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人民日报》。(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笔者截取了从2017年5月3日至2017年5月18日这15天内,《人民日报》官方账号所上传的87个视频作为研究样本,试图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等几个角度分析《人民日报》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表现。     视频题材分布 在87个样本中,政治类视频有16个,经济类视频有8个,人文类视频有28个,社会类视频有34个,所占比例高达45%,而地理类视频仅有一个。虽然关于经济类的视频数量较少,但是大部分都在呈现中国经济的正面形象。在经济类报道中,客观信息和正面内容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或对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或对中国经济政策与发展形势进行专业的点评与分析。从视觉符号的修辞及叙事形式上看,大多采用全景镜头,呈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宏大场面,含蓄意指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 在政治报道方面,16个视频中有9个视频是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突出强调了“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指出“一带一路”不仅顺应了我国“走出去、引进来”的重大战略,更有利于加快沿线国家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人民日报》对“一带一路”的高度评价从侧面反映出对我国现行政策的肯定,关于“一带一路”的一系列视频也体现出党媒的宣传作用与喉舌功能。 在表征中国人文地理形象的过程中,《人民日报》倾向于将中国文化表征为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化于一体的、多元化的文化综合体,并多以地大物博来形容中国的地理环境。其中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YouTube上,《人民日报》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设置了一个独立的专题。大熊猫因其毛茸茸、胖嘟嘟的外形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青睐,《人民日报》这一专题的设立不仅满足了那些喜爱熊猫的外国人的观看需求,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展现出熊猫的可爱之处,以吸引更多人对熊猫的关注,从而展现良好的对外形象。(来自于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在视频题材分布中,社会类视频的比例高达45%,除了关于社会民生的改善、和谐社会的建构等正面话题的报道,社会类视频也呈现出娱乐化倾向。如女生遭遇性骚扰、女子爬上15层高台上自杀、男生的手指被高铁的门夹住、某地突发意外事故等,这些话题的出现说明《人民日报》对社会新闻的管制较为宽松,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视频传播效果 在选取的87个样本中,播放量过万的视频共计13个,这13个视频全部属于社会类,说明人们对于社会类视频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其中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题为“Man had his finger clamped between doors chased after a moving bullet train till he pull it out”,播放量高达44万次,其次是“Dramatic footage shows a Chinese woman slapping harasser after she was touched”,播放量为38万次。这两个点击量最高的视频,一个是关于意外事故,一个是关于性骚扰问题,反映出YouTube使用者对这类猎奇话题的关注。(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截图)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虽然这类带有猎奇色彩的社会类视频拥有较高的点击率,但是下方的点赞数和评论数并不可观。如以上截图所示,这则播放量为44万的视频只有174个点赞数,且点踩数也多达137个,说明有很多用户对这则视频并不满意。通过进一步分析该则视频的评论发现,该视频下方的评论总数为66个,数量较少。在内容方面,关于该则视频的评论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视频内容的反思,即列车驾驶员在列车运行之前应仔细查看各个摄像头,确保每个车间已无人上下车,加强各方面的管理与核对,以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另一类是网友个人情绪的发泄,即为什么这类意外事故总是发生在中国。这类评论的出现说明YouTube上部分网民对中国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与错误认知,同时也反映出《人民日报》等主流官方媒体需要进一步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现积极的对外形象,以改变部分国外网友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使其能对中国有全面客观的认知。 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是“Jordanian Businessman Mohanad's China Dream”,播放量仅为34次,而且其他关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视频点击率也只有100次左右,其点赞数和评论数也只是个位数,由此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订阅者对于呈现中西文化交融这一主题的视频,表现出较少的兴趣。(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截图) 另外值得关注一点是,在抽取的87个样本中,有32则视频长度超过一分钟,然而其中只有6则视频的点击量超过了1000次。除此之外,点击量上万次的视频长度均在一分钟之内。最后结合以下表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短视频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由于短视频既符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又顺应了现代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因此更受YouTube用户的青睐。综上所述,《人民日报》官方账号上传的视频在YouTube这一平台上的传播效果还有待提高,因为在所选的87个样本中,点击量达到上万次的视频所占比例仅为14.9%。从视频类型的角度来看,社会类视频较受欢迎,因此应多多上传有关中国社会百态的视频,但同时应尽量避免以猎奇类话题来吸引公众注意,而应该更多展现中国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客观地呈现出当代中国的社会进步。从视频长度的角度来看,短视频更受欢迎,因此《人民日报》应将重心放在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上,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长视频。视频素材来源根据对87个样本的分析,《人民日报》大部分视频依赖于自己的制作,这些视频大多配有英文字幕,视频长度有长有短,题材涉及人物访谈、风景拍摄、事故现场等多个方面。其次,占有较大比例的一部分为网友拍摄的秒拍视频,这些视频的长度大多在一分钟以内,其内容的基调以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主,一定程度上满足了YouTube部分用户的猎奇心理,因此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最后,有一小部分视频转载于腾讯、搜狐等视频网站,所涉及的主题比较广泛。综上所述,从视频素材来源这一角度来看,YouTube上的《人民日报》视频大多依赖于《人民日报》自身媒体端的制作,因此,《人民日报》可以适当扩充新闻来源的渠道,充分发挥新媒体端的优势,制作大众喜闻乐见的视频内容,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结语****当互联网成为西方社会主流群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时,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应在YouTube这种备受世界关注的新媒体平台上充分发挥先锋和带头作用,有的放矢地制作传播策略,提高视频制作的质量,积极利用YouTube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帮助全世界人民更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引导大众树立对中国的正确认知。 特别说明:上文配图所涉及到的两则视频,均属于《人民日报》自己制作的视频。 查看全部

摘要:本研究通过选取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英文版)中People’s Daily账号2017年5月3日到5月18日共计87个视频为研究样本,试图分析我国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在国际新媒体平台上对中国形象的呈现。结果显示,《人民日报》的取材主要集中于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地理这5个领域,其中社会类视频居多,比例高达45%。本文将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这三个角度展开分析《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表现。
YouTube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全球有超过10亿用户使用YouTube,这意味着每天全世界的网民在YouTube上观看视频的时间合计多达几亿个小时。与此同时,美国皮尤调查发现,尽管电视新闻的观众数量仍然远超YouTube新闻视频,但后者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混合了专业新闻报道与用户原创内容的数字平台。 鉴于YouTube庞大的受众群体和在新闻领域的突出表现,中国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进驻YouTube,并开设了相应的官方频道。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人民日报》。
(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
笔者截取了从2017年5月3日至2017年5月18日这15天内,《人民日报》官方账号所上传的87个视频作为研究样本,试图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等几个角度分析《人民日报》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表现。
     视频题材分布 在87个样本中,政治类视频有16个,经济类视频有8个,人文类视频有28个,社会类视频有34个,所占比例高达45%,而地理类视频仅有一个。

虽然关于经济类的视频数量较少,但是大部分都在呈现中国经济的正面形象。在经济类报道中,客观信息和正面内容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或对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或对中国经济政策与发展形势进行专业的点评与分析。从视觉符号的修辞及叙事形式上看,大多采用全景镜头,呈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宏大场面,含蓄意指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 在政治报道方面,16个视频中有9个视频是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突出强调了“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指出“一带一路”不仅顺应了我国“走出去、引进来”的重大战略,更有利于加快沿线国家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人民日报》对“一带一路”的高度评价从侧面反映出对我国现行政策的肯定,关于“一带一路”的一系列视频也体现出党媒的宣传作用与喉舌功能。 在表征中国人文地理形象的过程中,《人民日报》倾向于将中国文化表征为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化于一体的、多元化的文化综合体,并多以地大物博来形容中国的地理环境。其中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YouTube上,《人民日报》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设置了一个独立的专题。大熊猫因其毛茸茸、胖嘟嘟的外形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青睐,《人民日报》这一专题的设立不仅满足了那些喜爱熊猫的外国人的观看需求,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展现出熊猫的可爱之处,以吸引更多人对熊猫的关注,从而展现良好的对外形象。

(来自于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
在视频题材分布中,社会类视频的比例高达45%,除了关于社会民生的改善、和谐社会的建构等正面话题的报道,社会类视频也呈现出娱乐化倾向。如女生遭遇性骚扰、女子爬上15层高台上自杀、男生的手指被高铁的门夹住、某地突发意外事故等,这些话题的出现说明《人民日报》对社会新闻的管制较为宽松,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
视频传播效果
 
在选取的87个样本中,播放量过万的视频共计13个,这13个视频全部属于社会类,说明人们对于社会类视频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其中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题为“Man had his finger clamped between doors chased after a moving bullet train till he pull it out”,播放量高达44万次,其次是“Dramatic footage shows a Chinese woman slapping harasser after she was touched”,播放量为38万次。这两个点击量最高的视频,一个是关于意外事故,一个是关于性骚扰问题,反映出YouTube使用者对这类猎奇话题的关注。

(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截图)
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虽然这类带有猎奇色彩的社会类视频拥有较高的点击率,但是下方的点赞数和评论数并不可观。如以上截图所示,这则播放量为44万的视频只有174个点赞数,且点踩数也多达137个,说明有很多用户对这则视频并不满意。

通过进一步分析该则视频的评论发现,该视频下方的评论总数为66个,数量较少。在内容方面,关于该则视频的评论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视频内容的反思,即列车驾驶员在列车运行之前应仔细查看各个摄像头,确保每个车间已无人上下车,加强各方面的管理与核对,以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另一类是网友个人情绪的发泄,即为什么这类意外事故总是发生在中国。这类评论的出现说明YouTube上部分网民对中国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与错误认知,同时也反映出《人民日报》等主流官方媒体需要进一步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现积极的对外形象,以改变部分国外网友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使其能对中国有全面客观的认知。 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是“Jordanian Businessman Mohanad's China Dream”,播放量仅为34次,而且其他关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视频点击率也只有100次左右,其点赞数和评论数也只是个位数,由此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订阅者对于呈现中西文化交融这一主题的视频,表现出较少的兴趣。

(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截图) 另外值得关注一点是,在抽取的87个样本中,有32则视频长度超过一分钟,然而其中只有6则视频的点击量超过了1000次。除此之外,点击量上万次的视频长度均在一分钟之内。最后结合以下表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短视频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由于短视频既符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又顺应了现代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因此更受YouTube用户的青睐。

综上所述,《人民日报》官方账号上传的视频在YouTube这一平台上的传播效果还有待提高,因为在所选的87个样本中,点击量达到上万次的视频所占比例仅为14.9%。从视频类型的角度来看,社会类视频较受欢迎,因此应多多上传有关中国社会百态的视频,但同时应尽量避免以猎奇类话题来吸引公众注意,而应该更多展现中国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客观地呈现出当代中国的社会进步。从视频长度的角度来看,短视频更受欢迎,因此《人民日报》应将重心放在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上,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长视频。

视频素材来源


根据对87个样本的分析,《人民日报》大部分视频依赖于自己的制作,这些视频大多配有英文字幕,视频长度有长有短,题材涉及人物访谈、风景拍摄、事故现场等多个方面。其次,占有较大比例的一部分为网友拍摄的秒拍视频,这些视频的长度大多在一分钟以内,其内容的基调以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主,一定程度上满足了YouTube部分用户的猎奇心理,因此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最后,有一小部分视频转载于腾讯、搜狐等视频网站,所涉及的主题比较广泛。
综上所述,从视频素材来源这一角度来看,YouTube上的《人民日报》视频大多依赖于《人民日报》自身媒体端的制作,因此,《人民日报》可以适当扩充新闻来源的渠道,充分发挥新媒体端的优势,制作大众喜闻乐见的视频内容,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结语**

**当互联网成为西方社会主流群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时,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应在YouTube这种备受世界关注的新媒体平台上充分发挥先锋和带头作用,有的放矢地制作传播策略,提高视频制作的质量,积极利用YouTube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帮助全世界人民更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引导大众树立对中国的正确认知。 

特别说明:上文配图所涉及到的两则视频,均属于《人民日报》自己制作的视频。

《人民日报》刊文欢迎,Google的回归会给国内哪些领域带来怎样的变化?

Overseas 发表了文章 • 2018-08-11 10:13 • 来自相关话题

从2010年Google宣布因“水土不服”等因素而将其搜索业务退出中国内地开始,坊间时不时关于Google回归中国内地的消息就从来没有间断过...而这次,好像是真的要回来了。

8 月 6 日,《人民日报》在 Facebook、Twitter 等社媒平台上发布了一篇《Stability prerequisite for China's internet opening up》(中国互联网开放的稳定前提)的文章。文章称,“欢迎 Google 返回到中国大陆”,但“前提是它必须遵守当地法律”。

文章认为,Google 当初选择离开中国市场让其错过了大陆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机;在 Google 缺位的八年时间里,大陆的互联网发展状况发生了急剧变化,而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也从 2010 年的 3.03 亿增长到现在的 7.53 亿,翻了一倍以上。

文章的最后表示,中国目前已经非常开放,未来将会更加开放;而 Google 是否能够回到中国取决于它自己的态度——跨国公司只有尊重当地法律、遵守本地规则才能够赢得本土用户和市场。



党媒的此次发声,毫无疑问的向外界传达了“Google 真的要回归了”这一信号。Google回归中国内地可谓是个大消息,各大媒体自媒体纷纷转载报道,一时间,网上舆论斐然。

网友们有挺Google 的,有认为其“不接地气”的,还有将其与国内的各类竞品公司如百度、搜狗、360等拉出来作比较的。



随着舆论的持续发酵,百度 CEO 李彦宏也在朋友圈进行了长篇回应:

李彦宏称,这些年来,百度一直被认为是占了Google退出中国的便宜。而事实上,百度是后来者居上在中国推出独立搜索服务的,并且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反超Google。到2010年,百度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70%。

李彦宏表示,今天中国的科技公司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在与国际企业的良性竞争中变得更强,共享全球化红利。如果谷歌决定回到中国,百度非常有信心再PK一次,再赢一次。



百度的宣战我们暂且不谈,单就从目前中国搜索市场的实际份额来看,谷歌想要重新占据中国搜索市场的主导地位就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另一方面,面对在国外市场几乎无所不利的Google公司,国内几乎没有哪一家公司敢对此有所轻视。

新浪财经在微博上发布了一项“如果谷歌回来了,谷歌和百度,你选择用哪一个?”的投票,从支持率上可以看出,超过8成了网友选择了谷歌,而百度支持率只有不到7%。在谷歌退出中国内陆市场8年后,其仍有较大的支持率。



▲新浪财经关于谷歌和百度受欢迎度的投票(目前已被删除...)

那么Google当年是因为输给中国搜索市场的巨头百度,才最终败走中国的吗?

从网上一份当时某权威数据机构出品的《2003-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报告》来看,真实并非如此。

从资料上来看,在2003-2009年间的中国搜索市场,百度在那几年的成长速度非常快,也牢牢的霸占着当时国内搜索引擎市场的榜首位置,但谷歌当时的表现同样也非常出色,且保持着一路高歌的增长态势。从这一数据来看,当时谷歌的意外撤离,并非完全是因为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不利。




▲2003-2009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营收份额图

Google的回归,会对国内的哪些领域造成影响?

如果仅仅以为Google的回归,只是对国内搜索引擎市场造成冲击,未免显得有点太片面。

提到Google,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Google搜索。也确实,Google搜索在全球长期占领搜索引擎市场榜首地位,Google的回归也确实会对国内搜索市场造成冲击,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然而Google重返大陆,对国内搜索市场的影响可能并不会太大。

在Google退出中国的这8年时间里,百度、搜狗和360等牢牢占据着国内搜索引擎市场份额的90%以上,大部分用户已形成了使用习惯;再者,目前国内逐渐成长起来的新生一代,像00后等,对于谷歌搜索几乎没有怎么接触过;退一步说,在谷歌还没退出中国的时候,百度搜索的国内搜索市场份额占比已经遥遥领先且保持增长态势,谷歌想要此时来抢夺蛋糕,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除了搜索外,谷歌还有很多其他的业务,比如短视频、邮箱、社交平台等等,但是国内目前的很多领域其实已经基本呈现“寡头垄断”的态势了。

比如视频领域有优酷、爱奇艺;短视频有抖音、快手、秒拍;直播领域有斗鱼、花椒、映客;邮箱有QQ邮箱、网易邮箱等等。社交平台有微信、微博、今日头条;他们在国内牢牢霸占着各自领域的市场头部,Google想要成功侵入并夺得一定份额的难度很大。



▲Google旗下产品图

但另一方面,因为谷歌在自己的各个服务领域都做的非常出色,这必将促使国内的竞品公司不断优化自身,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

谷歌的回归,还有利于改善国内糟糕的安卓软件生态。我们知道安卓系统是由Google自我研发的手机操作系统,由于谷歌退出大陆,中国的安卓市场缺少一个严格的软件开发标准,导致出现了许多流氓软件的出现,用户使用体验相对较差。伴随着Google的回归,Google Play也必将重新上家,这将大大改善国内的安卓软件生态,在使用体验上缩短与苹果系统的差距。

另外在人工智能和应用商店等领域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谷歌的黑科技早已是名闻天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如果谷歌重新进入中国,必定会利用人工智能打开更广大的市场,和苹果、Facebook、华为等一争天下。

总之,国内用户期待巨头们能互相制衡、良性竞争、共同提升,无论哪个行业、哪个领域。 查看全部
从2010年Google宣布因“水土不服”等因素而将其搜索业务退出中国内地开始,坊间时不时关于Google回归中国内地的消息就从来没有间断过...而这次,好像是真的要回来了。

8 月 6 日,《人民日报》在 Facebook、Twitter 等社媒平台上发布了一篇《Stability prerequisite for China's internet opening up》(中国互联网开放的稳定前提)的文章。文章称,“欢迎 Google 返回到中国大陆”,但“前提是它必须遵守当地法律”。

文章认为,Google 当初选择离开中国市场让其错过了大陆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机;在 Google 缺位的八年时间里,大陆的互联网发展状况发生了急剧变化,而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也从 2010 年的 3.03 亿增长到现在的 7.53 亿,翻了一倍以上。

文章的最后表示,中国目前已经非常开放,未来将会更加开放;而 Google 是否能够回到中国取决于它自己的态度——跨国公司只有尊重当地法律、遵守本地规则才能够赢得本土用户和市场。



党媒的此次发声,毫无疑问的向外界传达了“Google 真的要回归了”这一信号。Google回归中国内地可谓是个大消息,各大媒体自媒体纷纷转载报道,一时间,网上舆论斐然。

网友们有挺Google 的,有认为其“不接地气”的,还有将其与国内的各类竞品公司如百度、搜狗、360等拉出来作比较的。



随着舆论的持续发酵,百度 CEO 李彦宏也在朋友圈进行了长篇回应:

李彦宏称,这些年来,百度一直被认为是占了Google退出中国的便宜。而事实上,百度是后来者居上在中国推出独立搜索服务的,并且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反超Google。到2010年,百度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70%。

李彦宏表示,今天中国的科技公司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在与国际企业的良性竞争中变得更强,共享全球化红利。如果谷歌决定回到中国,百度非常有信心再PK一次,再赢一次。



百度的宣战我们暂且不谈,单就从目前中国搜索市场的实际份额来看,谷歌想要重新占据中国搜索市场的主导地位就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另一方面,面对在国外市场几乎无所不利的Google公司,国内几乎没有哪一家公司敢对此有所轻视。

新浪财经在微博上发布了一项“如果谷歌回来了,谷歌和百度,你选择用哪一个?”的投票,从支持率上可以看出,超过8成了网友选择了谷歌,而百度支持率只有不到7%。在谷歌退出中国内陆市场8年后,其仍有较大的支持率。



▲新浪财经关于谷歌和百度受欢迎度的投票(目前已被删除...)

那么Google当年是因为输给中国搜索市场的巨头百度,才最终败走中国的吗?

从网上一份当时某权威数据机构出品的《2003-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报告》来看,真实并非如此。

从资料上来看,在2003-2009年间的中国搜索市场,百度在那几年的成长速度非常快,也牢牢的霸占着当时国内搜索引擎市场的榜首位置,但谷歌当时的表现同样也非常出色,且保持着一路高歌的增长态势。从这一数据来看,当时谷歌的意外撤离,并非完全是因为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不利。




▲2003-2009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营收份额图

Google的回归,会对国内的哪些领域造成影响?

如果仅仅以为Google的回归,只是对国内搜索引擎市场造成冲击,未免显得有点太片面。

提到Google,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Google搜索。也确实,Google搜索在全球长期占领搜索引擎市场榜首地位,Google的回归也确实会对国内搜索市场造成冲击,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然而Google重返大陆,对国内搜索市场的影响可能并不会太大。

在Google退出中国的这8年时间里,百度、搜狗和360等牢牢占据着国内搜索引擎市场份额的90%以上,大部分用户已形成了使用习惯;再者,目前国内逐渐成长起来的新生一代,像00后等,对于谷歌搜索几乎没有怎么接触过;退一步说,在谷歌还没退出中国的时候,百度搜索的国内搜索市场份额占比已经遥遥领先且保持增长态势,谷歌想要此时来抢夺蛋糕,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除了搜索外,谷歌还有很多其他的业务,比如短视频、邮箱、社交平台等等,但是国内目前的很多领域其实已经基本呈现“寡头垄断”的态势了。

比如视频领域有优酷、爱奇艺;短视频有抖音、快手、秒拍;直播领域有斗鱼、花椒、映客;邮箱有QQ邮箱、网易邮箱等等。社交平台有微信、微博、今日头条;他们在国内牢牢霸占着各自领域的市场头部,Google想要成功侵入并夺得一定份额的难度很大。




▲Google旗下产品图

但另一方面,因为谷歌在自己的各个服务领域都做的非常出色,这必将促使国内的竞品公司不断优化自身,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

谷歌的回归,还有利于改善国内糟糕的安卓软件生态。我们知道安卓系统是由Google自我研发的手机操作系统,由于谷歌退出大陆,中国的安卓市场缺少一个严格的软件开发标准,导致出现了许多流氓软件的出现,用户使用体验相对较差。伴随着Google的回归,Google Play也必将重新上家,这将大大改善国内的安卓软件生态,在使用体验上缩短与苹果系统的差距。

另外在人工智能和应用商店等领域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谷歌的黑科技早已是名闻天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如果谷歌重新进入中国,必定会利用人工智能打开更广大的市场,和苹果、Facebook、华为等一争天下。

总之,国内用户期待巨头们能互相制衡、良性竞争、共同提升,无论哪个行业、哪个领域。

《人民日报》YouTube账号视频内容分析

newsman 发表了文章 • 2020-11-08 22:16 • 来自相关话题

摘要:本研究通过选取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英文版)中People’s Daily账号2017年5月3日到5月18日共计87个视频为研究样本,试图分析我国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在国际新媒体平台上对中国形象的呈现。结果显示,《人民日报》的取材主要集中于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地理这5个领域,其中社会类视频居多,比例高达45%。本文将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这三个角度展开分析《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表现。YouTube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全球有超过10亿用户使用YouTube,这意味着每天全世界的网民在YouTube上观看视频的时间合计多达几亿个小时。与此同时,美国皮尤调查发现,尽管电视新闻的观众数量仍然远超YouTube新闻视频,但后者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混合了专业新闻报道与用户原创内容的数字平台。 鉴于YouTube庞大的受众群体和在新闻领域的突出表现,中国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进驻YouTube,并开设了相应的官方频道。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人民日报》。(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笔者截取了从2017年5月3日至2017年5月18日这15天内,《人民日报》官方账号所上传的87个视频作为研究样本,试图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等几个角度分析《人民日报》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表现。     视频题材分布 在87个样本中,政治类视频有16个,经济类视频有8个,人文类视频有28个,社会类视频有34个,所占比例高达45%,而地理类视频仅有一个。虽然关于经济类的视频数量较少,但是大部分都在呈现中国经济的正面形象。在经济类报道中,客观信息和正面内容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或对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或对中国经济政策与发展形势进行专业的点评与分析。从视觉符号的修辞及叙事形式上看,大多采用全景镜头,呈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宏大场面,含蓄意指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 在政治报道方面,16个视频中有9个视频是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突出强调了“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指出“一带一路”不仅顺应了我国“走出去、引进来”的重大战略,更有利于加快沿线国家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人民日报》对“一带一路”的高度评价从侧面反映出对我国现行政策的肯定,关于“一带一路”的一系列视频也体现出党媒的宣传作用与喉舌功能。 在表征中国人文地理形象的过程中,《人民日报》倾向于将中国文化表征为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化于一体的、多元化的文化综合体,并多以地大物博来形容中国的地理环境。其中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YouTube上,《人民日报》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设置了一个独立的专题。大熊猫因其毛茸茸、胖嘟嘟的外形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青睐,《人民日报》这一专题的设立不仅满足了那些喜爱熊猫的外国人的观看需求,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展现出熊猫的可爱之处,以吸引更多人对熊猫的关注,从而展现良好的对外形象。(来自于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在视频题材分布中,社会类视频的比例高达45%,除了关于社会民生的改善、和谐社会的建构等正面话题的报道,社会类视频也呈现出娱乐化倾向。如女生遭遇性骚扰、女子爬上15层高台上自杀、男生的手指被高铁的门夹住、某地突发意外事故等,这些话题的出现说明《人民日报》对社会新闻的管制较为宽松,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视频传播效果 在选取的87个样本中,播放量过万的视频共计13个,这13个视频全部属于社会类,说明人们对于社会类视频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其中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题为“Man had his finger clamped between doors chased after a moving bullet train till he pull it out”,播放量高达44万次,其次是“Dramatic footage shows a Chinese woman slapping harasser after she was touched”,播放量为38万次。这两个点击量最高的视频,一个是关于意外事故,一个是关于性骚扰问题,反映出YouTube使用者对这类猎奇话题的关注。(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截图)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虽然这类带有猎奇色彩的社会类视频拥有较高的点击率,但是下方的点赞数和评论数并不可观。如以上截图所示,这则播放量为44万的视频只有174个点赞数,且点踩数也多达137个,说明有很多用户对这则视频并不满意。通过进一步分析该则视频的评论发现,该视频下方的评论总数为66个,数量较少。在内容方面,关于该则视频的评论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视频内容的反思,即列车驾驶员在列车运行之前应仔细查看各个摄像头,确保每个车间已无人上下车,加强各方面的管理与核对,以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另一类是网友个人情绪的发泄,即为什么这类意外事故总是发生在中国。这类评论的出现说明YouTube上部分网民对中国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与错误认知,同时也反映出《人民日报》等主流官方媒体需要进一步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现积极的对外形象,以改变部分国外网友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使其能对中国有全面客观的认知。 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是“Jordanian Businessman Mohanad's China Dream”,播放量仅为34次,而且其他关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视频点击率也只有100次左右,其点赞数和评论数也只是个位数,由此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订阅者对于呈现中西文化交融这一主题的视频,表现出较少的兴趣。(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截图) 另外值得关注一点是,在抽取的87个样本中,有32则视频长度超过一分钟,然而其中只有6则视频的点击量超过了1000次。除此之外,点击量上万次的视频长度均在一分钟之内。最后结合以下表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短视频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由于短视频既符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又顺应了现代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因此更受YouTube用户的青睐。综上所述,《人民日报》官方账号上传的视频在YouTube这一平台上的传播效果还有待提高,因为在所选的87个样本中,点击量达到上万次的视频所占比例仅为14.9%。从视频类型的角度来看,社会类视频较受欢迎,因此应多多上传有关中国社会百态的视频,但同时应尽量避免以猎奇类话题来吸引公众注意,而应该更多展现中国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客观地呈现出当代中国的社会进步。从视频长度的角度来看,短视频更受欢迎,因此《人民日报》应将重心放在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上,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长视频。视频素材来源根据对87个样本的分析,《人民日报》大部分视频依赖于自己的制作,这些视频大多配有英文字幕,视频长度有长有短,题材涉及人物访谈、风景拍摄、事故现场等多个方面。其次,占有较大比例的一部分为网友拍摄的秒拍视频,这些视频的长度大多在一分钟以内,其内容的基调以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主,一定程度上满足了YouTube部分用户的猎奇心理,因此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最后,有一小部分视频转载于腾讯、搜狐等视频网站,所涉及的主题比较广泛。综上所述,从视频素材来源这一角度来看,YouTube上的《人民日报》视频大多依赖于《人民日报》自身媒体端的制作,因此,《人民日报》可以适当扩充新闻来源的渠道,充分发挥新媒体端的优势,制作大众喜闻乐见的视频内容,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结语****当互联网成为西方社会主流群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时,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应在YouTube这种备受世界关注的新媒体平台上充分发挥先锋和带头作用,有的放矢地制作传播策略,提高视频制作的质量,积极利用YouTube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帮助全世界人民更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引导大众树立对中国的正确认知。 特别说明:上文配图所涉及到的两则视频,均属于《人民日报》自己制作的视频。 查看全部

摘要:本研究通过选取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英文版)中People’s Daily账号2017年5月3日到5月18日共计87个视频为研究样本,试图分析我国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在国际新媒体平台上对中国形象的呈现。结果显示,《人民日报》的取材主要集中于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地理这5个领域,其中社会类视频居多,比例高达45%。本文将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这三个角度展开分析《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表现。
YouTube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全球有超过10亿用户使用YouTube,这意味着每天全世界的网民在YouTube上观看视频的时间合计多达几亿个小时。与此同时,美国皮尤调查发现,尽管电视新闻的观众数量仍然远超YouTube新闻视频,但后者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混合了专业新闻报道与用户原创内容的数字平台。 鉴于YouTube庞大的受众群体和在新闻领域的突出表现,中国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进驻YouTube,并开设了相应的官方频道。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人民日报》。
(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
笔者截取了从2017年5月3日至2017年5月18日这15天内,《人民日报》官方账号所上传的87个视频作为研究样本,试图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等几个角度分析《人民日报》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表现。
     视频题材分布 在87个样本中,政治类视频有16个,经济类视频有8个,人文类视频有28个,社会类视频有34个,所占比例高达45%,而地理类视频仅有一个。

虽然关于经济类的视频数量较少,但是大部分都在呈现中国经济的正面形象。在经济类报道中,客观信息和正面内容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或对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或对中国经济政策与发展形势进行专业的点评与分析。从视觉符号的修辞及叙事形式上看,大多采用全景镜头,呈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宏大场面,含蓄意指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 在政治报道方面,16个视频中有9个视频是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突出强调了“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指出“一带一路”不仅顺应了我国“走出去、引进来”的重大战略,更有利于加快沿线国家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人民日报》对“一带一路”的高度评价从侧面反映出对我国现行政策的肯定,关于“一带一路”的一系列视频也体现出党媒的宣传作用与喉舌功能。 在表征中国人文地理形象的过程中,《人民日报》倾向于将中国文化表征为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化于一体的、多元化的文化综合体,并多以地大物博来形容中国的地理环境。其中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YouTube上,《人民日报》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设置了一个独立的专题。大熊猫因其毛茸茸、胖嘟嘟的外形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青睐,《人民日报》这一专题的设立不仅满足了那些喜爱熊猫的外国人的观看需求,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展现出熊猫的可爱之处,以吸引更多人对熊猫的关注,从而展现良好的对外形象。

(来自于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
在视频题材分布中,社会类视频的比例高达45%,除了关于社会民生的改善、和谐社会的建构等正面话题的报道,社会类视频也呈现出娱乐化倾向。如女生遭遇性骚扰、女子爬上15层高台上自杀、男生的手指被高铁的门夹住、某地突发意外事故等,这些话题的出现说明《人民日报》对社会新闻的管制较为宽松,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
视频传播效果
 
在选取的87个样本中,播放量过万的视频共计13个,这13个视频全部属于社会类,说明人们对于社会类视频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其中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题为“Man had his finger clamped between doors chased after a moving bullet train till he pull it out”,播放量高达44万次,其次是“Dramatic footage shows a Chinese woman slapping harasser after she was touched”,播放量为38万次。这两个点击量最高的视频,一个是关于意外事故,一个是关于性骚扰问题,反映出YouTube使用者对这类猎奇话题的关注。

(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截图)
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虽然这类带有猎奇色彩的社会类视频拥有较高的点击率,但是下方的点赞数和评论数并不可观。如以上截图所示,这则播放量为44万的视频只有174个点赞数,且点踩数也多达137个,说明有很多用户对这则视频并不满意。

通过进一步分析该则视频的评论发现,该视频下方的评论总数为66个,数量较少。在内容方面,关于该则视频的评论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视频内容的反思,即列车驾驶员在列车运行之前应仔细查看各个摄像头,确保每个车间已无人上下车,加强各方面的管理与核对,以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另一类是网友个人情绪的发泄,即为什么这类意外事故总是发生在中国。这类评论的出现说明YouTube上部分网民对中国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与错误认知,同时也反映出《人民日报》等主流官方媒体需要进一步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现积极的对外形象,以改变部分国外网友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使其能对中国有全面客观的认知。 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是“Jordanian Businessman Mohanad's China Dream”,播放量仅为34次,而且其他关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视频点击率也只有100次左右,其点赞数和评论数也只是个位数,由此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订阅者对于呈现中西文化交融这一主题的视频,表现出较少的兴趣。

(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截图) 另外值得关注一点是,在抽取的87个样本中,有32则视频长度超过一分钟,然而其中只有6则视频的点击量超过了1000次。除此之外,点击量上万次的视频长度均在一分钟之内。最后结合以下表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短视频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由于短视频既符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又顺应了现代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因此更受YouTube用户的青睐。

综上所述,《人民日报》官方账号上传的视频在YouTube这一平台上的传播效果还有待提高,因为在所选的87个样本中,点击量达到上万次的视频所占比例仅为14.9%。从视频类型的角度来看,社会类视频较受欢迎,因此应多多上传有关中国社会百态的视频,但同时应尽量避免以猎奇类话题来吸引公众注意,而应该更多展现中国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客观地呈现出当代中国的社会进步。从视频长度的角度来看,短视频更受欢迎,因此《人民日报》应将重心放在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上,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长视频。

视频素材来源


根据对87个样本的分析,《人民日报》大部分视频依赖于自己的制作,这些视频大多配有英文字幕,视频长度有长有短,题材涉及人物访谈、风景拍摄、事故现场等多个方面。其次,占有较大比例的一部分为网友拍摄的秒拍视频,这些视频的长度大多在一分钟以内,其内容的基调以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主,一定程度上满足了YouTube部分用户的猎奇心理,因此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最后,有一小部分视频转载于腾讯、搜狐等视频网站,所涉及的主题比较广泛。
综上所述,从视频素材来源这一角度来看,YouTube上的《人民日报》视频大多依赖于《人民日报》自身媒体端的制作,因此,《人民日报》可以适当扩充新闻来源的渠道,充分发挥新媒体端的优势,制作大众喜闻乐见的视频内容,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结语**

**当互联网成为西方社会主流群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时,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应在YouTube这种备受世界关注的新媒体平台上充分发挥先锋和带头作用,有的放矢地制作传播策略,提高视频制作的质量,积极利用YouTube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帮助全世界人民更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引导大众树立对中国的正确认知。 

特别说明:上文配图所涉及到的两则视频,均属于《人民日报》自己制作的视频。

《人民日报》刊文欢迎,Google的回归会给国内哪些领域带来怎样的变化?

Overseas 发表了文章 • 2018-08-11 10:13 • 来自相关话题

从2010年Google宣布因“水土不服”等因素而将其搜索业务退出中国内地开始,坊间时不时关于Google回归中国内地的消息就从来没有间断过...而这次,好像是真的要回来了。

8 月 6 日,《人民日报》在 Facebook、Twitter 等社媒平台上发布了一篇《Stability prerequisite for China's internet opening up》(中国互联网开放的稳定前提)的文章。文章称,“欢迎 Google 返回到中国大陆”,但“前提是它必须遵守当地法律”。

文章认为,Google 当初选择离开中国市场让其错过了大陆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机;在 Google 缺位的八年时间里,大陆的互联网发展状况发生了急剧变化,而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也从 2010 年的 3.03 亿增长到现在的 7.53 亿,翻了一倍以上。

文章的最后表示,中国目前已经非常开放,未来将会更加开放;而 Google 是否能够回到中国取决于它自己的态度——跨国公司只有尊重当地法律、遵守本地规则才能够赢得本土用户和市场。



党媒的此次发声,毫无疑问的向外界传达了“Google 真的要回归了”这一信号。Google回归中国内地可谓是个大消息,各大媒体自媒体纷纷转载报道,一时间,网上舆论斐然。

网友们有挺Google 的,有认为其“不接地气”的,还有将其与国内的各类竞品公司如百度、搜狗、360等拉出来作比较的。



随着舆论的持续发酵,百度 CEO 李彦宏也在朋友圈进行了长篇回应:

李彦宏称,这些年来,百度一直被认为是占了Google退出中国的便宜。而事实上,百度是后来者居上在中国推出独立搜索服务的,并且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反超Google。到2010年,百度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70%。

李彦宏表示,今天中国的科技公司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在与国际企业的良性竞争中变得更强,共享全球化红利。如果谷歌决定回到中国,百度非常有信心再PK一次,再赢一次。



百度的宣战我们暂且不谈,单就从目前中国搜索市场的实际份额来看,谷歌想要重新占据中国搜索市场的主导地位就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另一方面,面对在国外市场几乎无所不利的Google公司,国内几乎没有哪一家公司敢对此有所轻视。

新浪财经在微博上发布了一项“如果谷歌回来了,谷歌和百度,你选择用哪一个?”的投票,从支持率上可以看出,超过8成了网友选择了谷歌,而百度支持率只有不到7%。在谷歌退出中国内陆市场8年后,其仍有较大的支持率。



▲新浪财经关于谷歌和百度受欢迎度的投票(目前已被删除...)

那么Google当年是因为输给中国搜索市场的巨头百度,才最终败走中国的吗?

从网上一份当时某权威数据机构出品的《2003-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报告》来看,真实并非如此。

从资料上来看,在2003-2009年间的中国搜索市场,百度在那几年的成长速度非常快,也牢牢的霸占着当时国内搜索引擎市场的榜首位置,但谷歌当时的表现同样也非常出色,且保持着一路高歌的增长态势。从这一数据来看,当时谷歌的意外撤离,并非完全是因为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不利。




▲2003-2009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营收份额图

Google的回归,会对国内的哪些领域造成影响?

如果仅仅以为Google的回归,只是对国内搜索引擎市场造成冲击,未免显得有点太片面。

提到Google,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Google搜索。也确实,Google搜索在全球长期占领搜索引擎市场榜首地位,Google的回归也确实会对国内搜索市场造成冲击,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然而Google重返大陆,对国内搜索市场的影响可能并不会太大。

在Google退出中国的这8年时间里,百度、搜狗和360等牢牢占据着国内搜索引擎市场份额的90%以上,大部分用户已形成了使用习惯;再者,目前国内逐渐成长起来的新生一代,像00后等,对于谷歌搜索几乎没有怎么接触过;退一步说,在谷歌还没退出中国的时候,百度搜索的国内搜索市场份额占比已经遥遥领先且保持增长态势,谷歌想要此时来抢夺蛋糕,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除了搜索外,谷歌还有很多其他的业务,比如短视频、邮箱、社交平台等等,但是国内目前的很多领域其实已经基本呈现“寡头垄断”的态势了。

比如视频领域有优酷、爱奇艺;短视频有抖音、快手、秒拍;直播领域有斗鱼、花椒、映客;邮箱有QQ邮箱、网易邮箱等等。社交平台有微信、微博、今日头条;他们在国内牢牢霸占着各自领域的市场头部,Google想要成功侵入并夺得一定份额的难度很大。



▲Google旗下产品图

但另一方面,因为谷歌在自己的各个服务领域都做的非常出色,这必将促使国内的竞品公司不断优化自身,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

谷歌的回归,还有利于改善国内糟糕的安卓软件生态。我们知道安卓系统是由Google自我研发的手机操作系统,由于谷歌退出大陆,中国的安卓市场缺少一个严格的软件开发标准,导致出现了许多流氓软件的出现,用户使用体验相对较差。伴随着Google的回归,Google Play也必将重新上家,这将大大改善国内的安卓软件生态,在使用体验上缩短与苹果系统的差距。

另外在人工智能和应用商店等领域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谷歌的黑科技早已是名闻天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如果谷歌重新进入中国,必定会利用人工智能打开更广大的市场,和苹果、Facebook、华为等一争天下。

总之,国内用户期待巨头们能互相制衡、良性竞争、共同提升,无论哪个行业、哪个领域。 查看全部
从2010年Google宣布因“水土不服”等因素而将其搜索业务退出中国内地开始,坊间时不时关于Google回归中国内地的消息就从来没有间断过...而这次,好像是真的要回来了。

8 月 6 日,《人民日报》在 Facebook、Twitter 等社媒平台上发布了一篇《Stability prerequisite for China's internet opening up》(中国互联网开放的稳定前提)的文章。文章称,“欢迎 Google 返回到中国大陆”,但“前提是它必须遵守当地法律”。

文章认为,Google 当初选择离开中国市场让其错过了大陆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机;在 Google 缺位的八年时间里,大陆的互联网发展状况发生了急剧变化,而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也从 2010 年的 3.03 亿增长到现在的 7.53 亿,翻了一倍以上。

文章的最后表示,中国目前已经非常开放,未来将会更加开放;而 Google 是否能够回到中国取决于它自己的态度——跨国公司只有尊重当地法律、遵守本地规则才能够赢得本土用户和市场。



党媒的此次发声,毫无疑问的向外界传达了“Google 真的要回归了”这一信号。Google回归中国内地可谓是个大消息,各大媒体自媒体纷纷转载报道,一时间,网上舆论斐然。

网友们有挺Google 的,有认为其“不接地气”的,还有将其与国内的各类竞品公司如百度、搜狗、360等拉出来作比较的。



随着舆论的持续发酵,百度 CEO 李彦宏也在朋友圈进行了长篇回应:

李彦宏称,这些年来,百度一直被认为是占了Google退出中国的便宜。而事实上,百度是后来者居上在中国推出独立搜索服务的,并且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反超Google。到2010年,百度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70%。

李彦宏表示,今天中国的科技公司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在与国际企业的良性竞争中变得更强,共享全球化红利。如果谷歌决定回到中国,百度非常有信心再PK一次,再赢一次。



百度的宣战我们暂且不谈,单就从目前中国搜索市场的实际份额来看,谷歌想要重新占据中国搜索市场的主导地位就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另一方面,面对在国外市场几乎无所不利的Google公司,国内几乎没有哪一家公司敢对此有所轻视。

新浪财经在微博上发布了一项“如果谷歌回来了,谷歌和百度,你选择用哪一个?”的投票,从支持率上可以看出,超过8成了网友选择了谷歌,而百度支持率只有不到7%。在谷歌退出中国内陆市场8年后,其仍有较大的支持率。



▲新浪财经关于谷歌和百度受欢迎度的投票(目前已被删除...)

那么Google当年是因为输给中国搜索市场的巨头百度,才最终败走中国的吗?

从网上一份当时某权威数据机构出品的《2003-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报告》来看,真实并非如此。

从资料上来看,在2003-2009年间的中国搜索市场,百度在那几年的成长速度非常快,也牢牢的霸占着当时国内搜索引擎市场的榜首位置,但谷歌当时的表现同样也非常出色,且保持着一路高歌的增长态势。从这一数据来看,当时谷歌的意外撤离,并非完全是因为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不利。




▲2003-2009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营收份额图

Google的回归,会对国内的哪些领域造成影响?

如果仅仅以为Google的回归,只是对国内搜索引擎市场造成冲击,未免显得有点太片面。

提到Google,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Google搜索。也确实,Google搜索在全球长期占领搜索引擎市场榜首地位,Google的回归也确实会对国内搜索市场造成冲击,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然而Google重返大陆,对国内搜索市场的影响可能并不会太大。

在Google退出中国的这8年时间里,百度、搜狗和360等牢牢占据着国内搜索引擎市场份额的90%以上,大部分用户已形成了使用习惯;再者,目前国内逐渐成长起来的新生一代,像00后等,对于谷歌搜索几乎没有怎么接触过;退一步说,在谷歌还没退出中国的时候,百度搜索的国内搜索市场份额占比已经遥遥领先且保持增长态势,谷歌想要此时来抢夺蛋糕,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除了搜索外,谷歌还有很多其他的业务,比如短视频、邮箱、社交平台等等,但是国内目前的很多领域其实已经基本呈现“寡头垄断”的态势了。

比如视频领域有优酷、爱奇艺;短视频有抖音、快手、秒拍;直播领域有斗鱼、花椒、映客;邮箱有QQ邮箱、网易邮箱等等。社交平台有微信、微博、今日头条;他们在国内牢牢霸占着各自领域的市场头部,Google想要成功侵入并夺得一定份额的难度很大。




▲Google旗下产品图

但另一方面,因为谷歌在自己的各个服务领域都做的非常出色,这必将促使国内的竞品公司不断优化自身,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

谷歌的回归,还有利于改善国内糟糕的安卓软件生态。我们知道安卓系统是由Google自我研发的手机操作系统,由于谷歌退出大陆,中国的安卓市场缺少一个严格的软件开发标准,导致出现了许多流氓软件的出现,用户使用体验相对较差。伴随着Google的回归,Google Play也必将重新上家,这将大大改善国内的安卓软件生态,在使用体验上缩短与苹果系统的差距。

另外在人工智能和应用商店等领域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谷歌的黑科技早已是名闻天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如果谷歌重新进入中国,必定会利用人工智能打开更广大的市场,和苹果、Facebook、华为等一争天下。

总之,国内用户期待巨头们能互相制衡、良性竞争、共同提升,无论哪个行业、哪个领域。

《人民日报》YouTube账号视频内容分析

newsman 发表了文章 • 2020-11-08 22:16 • 来自相关话题

摘要:本研究通过选取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英文版)中People’s Daily账号2017年5月3日到5月18日共计87个视频为研究样本,试图分析我国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在国际新媒体平台上对中国形象的呈现。结果显示,《人民日报》的取材主要集中于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地理这5个领域,其中社会类视频居多,比例高达45%。本文将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这三个角度展开分析《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表现。YouTube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全球有超过10亿用户使用YouTube,这意味着每天全世界的网民在YouTube上观看视频的时间合计多达几亿个小时。与此同时,美国皮尤调查发现,尽管电视新闻的观众数量仍然远超YouTube新闻视频,但后者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混合了专业新闻报道与用户原创内容的数字平台。 鉴于YouTube庞大的受众群体和在新闻领域的突出表现,中国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进驻YouTube,并开设了相应的官方频道。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人民日报》。(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笔者截取了从2017年5月3日至2017年5月18日这15天内,《人民日报》官方账号所上传的87个视频作为研究样本,试图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等几个角度分析《人民日报》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表现。     视频题材分布 在87个样本中,政治类视频有16个,经济类视频有8个,人文类视频有28个,社会类视频有34个,所占比例高达45%,而地理类视频仅有一个。虽然关于经济类的视频数量较少,但是大部分都在呈现中国经济的正面形象。在经济类报道中,客观信息和正面内容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或对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或对中国经济政策与发展形势进行专业的点评与分析。从视觉符号的修辞及叙事形式上看,大多采用全景镜头,呈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宏大场面,含蓄意指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 在政治报道方面,16个视频中有9个视频是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突出强调了“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指出“一带一路”不仅顺应了我国“走出去、引进来”的重大战略,更有利于加快沿线国家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人民日报》对“一带一路”的高度评价从侧面反映出对我国现行政策的肯定,关于“一带一路”的一系列视频也体现出党媒的宣传作用与喉舌功能。 在表征中国人文地理形象的过程中,《人民日报》倾向于将中国文化表征为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化于一体的、多元化的文化综合体,并多以地大物博来形容中国的地理环境。其中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YouTube上,《人民日报》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设置了一个独立的专题。大熊猫因其毛茸茸、胖嘟嘟的外形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青睐,《人民日报》这一专题的设立不仅满足了那些喜爱熊猫的外国人的观看需求,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展现出熊猫的可爱之处,以吸引更多人对熊猫的关注,从而展现良好的对外形象。(来自于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在视频题材分布中,社会类视频的比例高达45%,除了关于社会民生的改善、和谐社会的建构等正面话题的报道,社会类视频也呈现出娱乐化倾向。如女生遭遇性骚扰、女子爬上15层高台上自杀、男生的手指被高铁的门夹住、某地突发意外事故等,这些话题的出现说明《人民日报》对社会新闻的管制较为宽松,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视频传播效果 在选取的87个样本中,播放量过万的视频共计13个,这13个视频全部属于社会类,说明人们对于社会类视频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其中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题为“Man had his finger clamped between doors chased after a moving bullet train till he pull it out”,播放量高达44万次,其次是“Dramatic footage shows a Chinese woman slapping harasser after she was touched”,播放量为38万次。这两个点击量最高的视频,一个是关于意外事故,一个是关于性骚扰问题,反映出YouTube使用者对这类猎奇话题的关注。(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截图)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虽然这类带有猎奇色彩的社会类视频拥有较高的点击率,但是下方的点赞数和评论数并不可观。如以上截图所示,这则播放量为44万的视频只有174个点赞数,且点踩数也多达137个,说明有很多用户对这则视频并不满意。通过进一步分析该则视频的评论发现,该视频下方的评论总数为66个,数量较少。在内容方面,关于该则视频的评论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视频内容的反思,即列车驾驶员在列车运行之前应仔细查看各个摄像头,确保每个车间已无人上下车,加强各方面的管理与核对,以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另一类是网友个人情绪的发泄,即为什么这类意外事故总是发生在中国。这类评论的出现说明YouTube上部分网民对中国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与错误认知,同时也反映出《人民日报》等主流官方媒体需要进一步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现积极的对外形象,以改变部分国外网友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使其能对中国有全面客观的认知。 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是“Jordanian Businessman Mohanad's China Dream”,播放量仅为34次,而且其他关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视频点击率也只有100次左右,其点赞数和评论数也只是个位数,由此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订阅者对于呈现中西文化交融这一主题的视频,表现出较少的兴趣。(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截图) 另外值得关注一点是,在抽取的87个样本中,有32则视频长度超过一分钟,然而其中只有6则视频的点击量超过了1000次。除此之外,点击量上万次的视频长度均在一分钟之内。最后结合以下表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短视频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由于短视频既符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又顺应了现代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因此更受YouTube用户的青睐。综上所述,《人民日报》官方账号上传的视频在YouTube这一平台上的传播效果还有待提高,因为在所选的87个样本中,点击量达到上万次的视频所占比例仅为14.9%。从视频类型的角度来看,社会类视频较受欢迎,因此应多多上传有关中国社会百态的视频,但同时应尽量避免以猎奇类话题来吸引公众注意,而应该更多展现中国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客观地呈现出当代中国的社会进步。从视频长度的角度来看,短视频更受欢迎,因此《人民日报》应将重心放在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上,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长视频。视频素材来源根据对87个样本的分析,《人民日报》大部分视频依赖于自己的制作,这些视频大多配有英文字幕,视频长度有长有短,题材涉及人物访谈、风景拍摄、事故现场等多个方面。其次,占有较大比例的一部分为网友拍摄的秒拍视频,这些视频的长度大多在一分钟以内,其内容的基调以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主,一定程度上满足了YouTube部分用户的猎奇心理,因此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最后,有一小部分视频转载于腾讯、搜狐等视频网站,所涉及的主题比较广泛。综上所述,从视频素材来源这一角度来看,YouTube上的《人民日报》视频大多依赖于《人民日报》自身媒体端的制作,因此,《人民日报》可以适当扩充新闻来源的渠道,充分发挥新媒体端的优势,制作大众喜闻乐见的视频内容,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结语****当互联网成为西方社会主流群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时,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应在YouTube这种备受世界关注的新媒体平台上充分发挥先锋和带头作用,有的放矢地制作传播策略,提高视频制作的质量,积极利用YouTube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帮助全世界人民更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引导大众树立对中国的正确认知。 特别说明:上文配图所涉及到的两则视频,均属于《人民日报》自己制作的视频。 查看全部

摘要:本研究通过选取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英文版)中People’s Daily账号2017年5月3日到5月18日共计87个视频为研究样本,试图分析我国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在国际新媒体平台上对中国形象的呈现。结果显示,《人民日报》的取材主要集中于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地理这5个领域,其中社会类视频居多,比例高达45%。本文将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这三个角度展开分析《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表现。
YouTube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全球有超过10亿用户使用YouTube,这意味着每天全世界的网民在YouTube上观看视频的时间合计多达几亿个小时。与此同时,美国皮尤调查发现,尽管电视新闻的观众数量仍然远超YouTube新闻视频,但后者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混合了专业新闻报道与用户原创内容的数字平台。 鉴于YouTube庞大的受众群体和在新闻领域的突出表现,中国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进驻YouTube,并开设了相应的官方频道。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人民日报》。
(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
笔者截取了从2017年5月3日至2017年5月18日这15天内,《人民日报》官方账号所上传的87个视频作为研究样本,试图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等几个角度分析《人民日报》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表现。
     视频题材分布 在87个样本中,政治类视频有16个,经济类视频有8个,人文类视频有28个,社会类视频有34个,所占比例高达45%,而地理类视频仅有一个。

虽然关于经济类的视频数量较少,但是大部分都在呈现中国经济的正面形象。在经济类报道中,客观信息和正面内容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或对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或对中国经济政策与发展形势进行专业的点评与分析。从视觉符号的修辞及叙事形式上看,大多采用全景镜头,呈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宏大场面,含蓄意指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 在政治报道方面,16个视频中有9个视频是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突出强调了“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指出“一带一路”不仅顺应了我国“走出去、引进来”的重大战略,更有利于加快沿线国家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人民日报》对“一带一路”的高度评价从侧面反映出对我国现行政策的肯定,关于“一带一路”的一系列视频也体现出党媒的宣传作用与喉舌功能。 在表征中国人文地理形象的过程中,《人民日报》倾向于将中国文化表征为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化于一体的、多元化的文化综合体,并多以地大物博来形容中国的地理环境。其中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YouTube上,《人民日报》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设置了一个独立的专题。大熊猫因其毛茸茸、胖嘟嘟的外形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青睐,《人民日报》这一专题的设立不仅满足了那些喜爱熊猫的外国人的观看需求,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展现出熊猫的可爱之处,以吸引更多人对熊猫的关注,从而展现良好的对外形象。

(来自于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
在视频题材分布中,社会类视频的比例高达45%,除了关于社会民生的改善、和谐社会的建构等正面话题的报道,社会类视频也呈现出娱乐化倾向。如女生遭遇性骚扰、女子爬上15层高台上自杀、男生的手指被高铁的门夹住、某地突发意外事故等,这些话题的出现说明《人民日报》对社会新闻的管制较为宽松,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
视频传播效果
 
在选取的87个样本中,播放量过万的视频共计13个,这13个视频全部属于社会类,说明人们对于社会类视频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其中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题为“Man had his finger clamped between doors chased after a moving bullet train till he pull it out”,播放量高达44万次,其次是“Dramatic footage shows a Chinese woman slapping harasser after she was touched”,播放量为38万次。这两个点击量最高的视频,一个是关于意外事故,一个是关于性骚扰问题,反映出YouTube使用者对这类猎奇话题的关注。

(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截图)
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虽然这类带有猎奇色彩的社会类视频拥有较高的点击率,但是下方的点赞数和评论数并不可观。如以上截图所示,这则播放量为44万的视频只有174个点赞数,且点踩数也多达137个,说明有很多用户对这则视频并不满意。

通过进一步分析该则视频的评论发现,该视频下方的评论总数为66个,数量较少。在内容方面,关于该则视频的评论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视频内容的反思,即列车驾驶员在列车运行之前应仔细查看各个摄像头,确保每个车间已无人上下车,加强各方面的管理与核对,以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另一类是网友个人情绪的发泄,即为什么这类意外事故总是发生在中国。这类评论的出现说明YouTube上部分网民对中国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与错误认知,同时也反映出《人民日报》等主流官方媒体需要进一步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现积极的对外形象,以改变部分国外网友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使其能对中国有全面客观的认知。 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是“Jordanian Businessman Mohanad's China Dream”,播放量仅为34次,而且其他关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视频点击率也只有100次左右,其点赞数和评论数也只是个位数,由此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订阅者对于呈现中西文化交融这一主题的视频,表现出较少的兴趣。

(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截图) 另外值得关注一点是,在抽取的87个样本中,有32则视频长度超过一分钟,然而其中只有6则视频的点击量超过了1000次。除此之外,点击量上万次的视频长度均在一分钟之内。最后结合以下表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短视频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由于短视频既符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又顺应了现代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因此更受YouTube用户的青睐。

综上所述,《人民日报》官方账号上传的视频在YouTube这一平台上的传播效果还有待提高,因为在所选的87个样本中,点击量达到上万次的视频所占比例仅为14.9%。从视频类型的角度来看,社会类视频较受欢迎,因此应多多上传有关中国社会百态的视频,但同时应尽量避免以猎奇类话题来吸引公众注意,而应该更多展现中国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客观地呈现出当代中国的社会进步。从视频长度的角度来看,短视频更受欢迎,因此《人民日报》应将重心放在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上,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长视频。

视频素材来源


根据对87个样本的分析,《人民日报》大部分视频依赖于自己的制作,这些视频大多配有英文字幕,视频长度有长有短,题材涉及人物访谈、风景拍摄、事故现场等多个方面。其次,占有较大比例的一部分为网友拍摄的秒拍视频,这些视频的长度大多在一分钟以内,其内容的基调以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主,一定程度上满足了YouTube部分用户的猎奇心理,因此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最后,有一小部分视频转载于腾讯、搜狐等视频网站,所涉及的主题比较广泛。
综上所述,从视频素材来源这一角度来看,YouTube上的《人民日报》视频大多依赖于《人民日报》自身媒体端的制作,因此,《人民日报》可以适当扩充新闻来源的渠道,充分发挥新媒体端的优势,制作大众喜闻乐见的视频内容,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结语**

**当互联网成为西方社会主流群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时,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应在YouTube这种备受世界关注的新媒体平台上充分发挥先锋和带头作用,有的放矢地制作传播策略,提高视频制作的质量,积极利用YouTube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帮助全世界人民更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引导大众树立对中国的正确认知。 

特别说明:上文配图所涉及到的两则视频,均属于《人民日报》自己制作的视频。

《人民日报》刊文欢迎,Google的回归会给国内哪些领域带来怎样的变化?

Overseas 发表了文章 • 2018-08-11 10:13 • 来自相关话题

从2010年Google宣布因“水土不服”等因素而将其搜索业务退出中国内地开始,坊间时不时关于Google回归中国内地的消息就从来没有间断过...而这次,好像是真的要回来了。

8 月 6 日,《人民日报》在 Facebook、Twitter 等社媒平台上发布了一篇《Stability prerequisite for China's internet opening up》(中国互联网开放的稳定前提)的文章。文章称,“欢迎 Google 返回到中国大陆”,但“前提是它必须遵守当地法律”。

文章认为,Google 当初选择离开中国市场让其错过了大陆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机;在 Google 缺位的八年时间里,大陆的互联网发展状况发生了急剧变化,而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也从 2010 年的 3.03 亿增长到现在的 7.53 亿,翻了一倍以上。

文章的最后表示,中国目前已经非常开放,未来将会更加开放;而 Google 是否能够回到中国取决于它自己的态度——跨国公司只有尊重当地法律、遵守本地规则才能够赢得本土用户和市场。



党媒的此次发声,毫无疑问的向外界传达了“Google 真的要回归了”这一信号。Google回归中国内地可谓是个大消息,各大媒体自媒体纷纷转载报道,一时间,网上舆论斐然。

网友们有挺Google 的,有认为其“不接地气”的,还有将其与国内的各类竞品公司如百度、搜狗、360等拉出来作比较的。



随着舆论的持续发酵,百度 CEO 李彦宏也在朋友圈进行了长篇回应:

李彦宏称,这些年来,百度一直被认为是占了Google退出中国的便宜。而事实上,百度是后来者居上在中国推出独立搜索服务的,并且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反超Google。到2010年,百度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70%。

李彦宏表示,今天中国的科技公司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在与国际企业的良性竞争中变得更强,共享全球化红利。如果谷歌决定回到中国,百度非常有信心再PK一次,再赢一次。



百度的宣战我们暂且不谈,单就从目前中国搜索市场的实际份额来看,谷歌想要重新占据中国搜索市场的主导地位就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另一方面,面对在国外市场几乎无所不利的Google公司,国内几乎没有哪一家公司敢对此有所轻视。

新浪财经在微博上发布了一项“如果谷歌回来了,谷歌和百度,你选择用哪一个?”的投票,从支持率上可以看出,超过8成了网友选择了谷歌,而百度支持率只有不到7%。在谷歌退出中国内陆市场8年后,其仍有较大的支持率。



▲新浪财经关于谷歌和百度受欢迎度的投票(目前已被删除...)

那么Google当年是因为输给中国搜索市场的巨头百度,才最终败走中国的吗?

从网上一份当时某权威数据机构出品的《2003-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报告》来看,真实并非如此。

从资料上来看,在2003-2009年间的中国搜索市场,百度在那几年的成长速度非常快,也牢牢的霸占着当时国内搜索引擎市场的榜首位置,但谷歌当时的表现同样也非常出色,且保持着一路高歌的增长态势。从这一数据来看,当时谷歌的意外撤离,并非完全是因为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不利。




▲2003-2009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营收份额图

Google的回归,会对国内的哪些领域造成影响?

如果仅仅以为Google的回归,只是对国内搜索引擎市场造成冲击,未免显得有点太片面。

提到Google,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Google搜索。也确实,Google搜索在全球长期占领搜索引擎市场榜首地位,Google的回归也确实会对国内搜索市场造成冲击,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然而Google重返大陆,对国内搜索市场的影响可能并不会太大。

在Google退出中国的这8年时间里,百度、搜狗和360等牢牢占据着国内搜索引擎市场份额的90%以上,大部分用户已形成了使用习惯;再者,目前国内逐渐成长起来的新生一代,像00后等,对于谷歌搜索几乎没有怎么接触过;退一步说,在谷歌还没退出中国的时候,百度搜索的国内搜索市场份额占比已经遥遥领先且保持增长态势,谷歌想要此时来抢夺蛋糕,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除了搜索外,谷歌还有很多其他的业务,比如短视频、邮箱、社交平台等等,但是国内目前的很多领域其实已经基本呈现“寡头垄断”的态势了。

比如视频领域有优酷、爱奇艺;短视频有抖音、快手、秒拍;直播领域有斗鱼、花椒、映客;邮箱有QQ邮箱、网易邮箱等等。社交平台有微信、微博、今日头条;他们在国内牢牢霸占着各自领域的市场头部,Google想要成功侵入并夺得一定份额的难度很大。



▲Google旗下产品图

但另一方面,因为谷歌在自己的各个服务领域都做的非常出色,这必将促使国内的竞品公司不断优化自身,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

谷歌的回归,还有利于改善国内糟糕的安卓软件生态。我们知道安卓系统是由Google自我研发的手机操作系统,由于谷歌退出大陆,中国的安卓市场缺少一个严格的软件开发标准,导致出现了许多流氓软件的出现,用户使用体验相对较差。伴随着Google的回归,Google Play也必将重新上家,这将大大改善国内的安卓软件生态,在使用体验上缩短与苹果系统的差距。

另外在人工智能和应用商店等领域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谷歌的黑科技早已是名闻天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如果谷歌重新进入中国,必定会利用人工智能打开更广大的市场,和苹果、Facebook、华为等一争天下。

总之,国内用户期待巨头们能互相制衡、良性竞争、共同提升,无论哪个行业、哪个领域。 查看全部
从2010年Google宣布因“水土不服”等因素而将其搜索业务退出中国内地开始,坊间时不时关于Google回归中国内地的消息就从来没有间断过...而这次,好像是真的要回来了。

8 月 6 日,《人民日报》在 Facebook、Twitter 等社媒平台上发布了一篇《Stability prerequisite for China's internet opening up》(中国互联网开放的稳定前提)的文章。文章称,“欢迎 Google 返回到中国大陆”,但“前提是它必须遵守当地法律”。

文章认为,Google 当初选择离开中国市场让其错过了大陆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机;在 Google 缺位的八年时间里,大陆的互联网发展状况发生了急剧变化,而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也从 2010 年的 3.03 亿增长到现在的 7.53 亿,翻了一倍以上。

文章的最后表示,中国目前已经非常开放,未来将会更加开放;而 Google 是否能够回到中国取决于它自己的态度——跨国公司只有尊重当地法律、遵守本地规则才能够赢得本土用户和市场。



党媒的此次发声,毫无疑问的向外界传达了“Google 真的要回归了”这一信号。Google回归中国内地可谓是个大消息,各大媒体自媒体纷纷转载报道,一时间,网上舆论斐然。

网友们有挺Google 的,有认为其“不接地气”的,还有将其与国内的各类竞品公司如百度、搜狗、360等拉出来作比较的。



随着舆论的持续发酵,百度 CEO 李彦宏也在朋友圈进行了长篇回应:

李彦宏称,这些年来,百度一直被认为是占了Google退出中国的便宜。而事实上,百度是后来者居上在中国推出独立搜索服务的,并且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反超Google。到2010年,百度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70%。

李彦宏表示,今天中国的科技公司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在与国际企业的良性竞争中变得更强,共享全球化红利。如果谷歌决定回到中国,百度非常有信心再PK一次,再赢一次。



百度的宣战我们暂且不谈,单就从目前中国搜索市场的实际份额来看,谷歌想要重新占据中国搜索市场的主导地位就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另一方面,面对在国外市场几乎无所不利的Google公司,国内几乎没有哪一家公司敢对此有所轻视。

新浪财经在微博上发布了一项“如果谷歌回来了,谷歌和百度,你选择用哪一个?”的投票,从支持率上可以看出,超过8成了网友选择了谷歌,而百度支持率只有不到7%。在谷歌退出中国内陆市场8年后,其仍有较大的支持率。



▲新浪财经关于谷歌和百度受欢迎度的投票(目前已被删除...)

那么Google当年是因为输给中国搜索市场的巨头百度,才最终败走中国的吗?

从网上一份当时某权威数据机构出品的《2003-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报告》来看,真实并非如此。

从资料上来看,在2003-2009年间的中国搜索市场,百度在那几年的成长速度非常快,也牢牢的霸占着当时国内搜索引擎市场的榜首位置,但谷歌当时的表现同样也非常出色,且保持着一路高歌的增长态势。从这一数据来看,当时谷歌的意外撤离,并非完全是因为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不利。




▲2003-2009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营收份额图

Google的回归,会对国内的哪些领域造成影响?

如果仅仅以为Google的回归,只是对国内搜索引擎市场造成冲击,未免显得有点太片面。

提到Google,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Google搜索。也确实,Google搜索在全球长期占领搜索引擎市场榜首地位,Google的回归也确实会对国内搜索市场造成冲击,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然而Google重返大陆,对国内搜索市场的影响可能并不会太大。

在Google退出中国的这8年时间里,百度、搜狗和360等牢牢占据着国内搜索引擎市场份额的90%以上,大部分用户已形成了使用习惯;再者,目前国内逐渐成长起来的新生一代,像00后等,对于谷歌搜索几乎没有怎么接触过;退一步说,在谷歌还没退出中国的时候,百度搜索的国内搜索市场份额占比已经遥遥领先且保持增长态势,谷歌想要此时来抢夺蛋糕,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除了搜索外,谷歌还有很多其他的业务,比如短视频、邮箱、社交平台等等,但是国内目前的很多领域其实已经基本呈现“寡头垄断”的态势了。

比如视频领域有优酷、爱奇艺;短视频有抖音、快手、秒拍;直播领域有斗鱼、花椒、映客;邮箱有QQ邮箱、网易邮箱等等。社交平台有微信、微博、今日头条;他们在国内牢牢霸占着各自领域的市场头部,Google想要成功侵入并夺得一定份额的难度很大。




▲Google旗下产品图

但另一方面,因为谷歌在自己的各个服务领域都做的非常出色,这必将促使国内的竞品公司不断优化自身,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

谷歌的回归,还有利于改善国内糟糕的安卓软件生态。我们知道安卓系统是由Google自我研发的手机操作系统,由于谷歌退出大陆,中国的安卓市场缺少一个严格的软件开发标准,导致出现了许多流氓软件的出现,用户使用体验相对较差。伴随着Google的回归,Google Play也必将重新上家,这将大大改善国内的安卓软件生态,在使用体验上缩短与苹果系统的差距。

另外在人工智能和应用商店等领域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谷歌的黑科技早已是名闻天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如果谷歌重新进入中国,必定会利用人工智能打开更广大的市场,和苹果、Facebook、华为等一争天下。

总之,国内用户期待巨头们能互相制衡、良性竞争、共同提升,无论哪个行业、哪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