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

媒体人

《人民日报》YouTube账号视频内容分析

newsman 发表了文章 • 2020-11-08 22:16 • 来自相关话题

摘要:本研究通过选取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英文版)中People’s Daily账号2017年5月3日到5月18日共计87个视频为研究样本,试图分析我国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在国际新媒体平台上对中国形象的呈现。结果显示,《人民日报》的取材主要集中于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地理这5个领域,其中社会类视频居多,比例高达45%。本文将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这三个角度展开分析《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表现。YouTube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全球有超过10亿用户使用YouTube,这意味着每天全世界的网民在YouTube上观看视频的时间合计多达几亿个小时。与此同时,美国皮尤调查发现,尽管电视新闻的观众数量仍然远超YouTube新闻视频,但后者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混合了专业新闻报道与用户原创内容的数字平台。 鉴于YouTube庞大的受众群体和在新闻领域的突出表现,中国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进驻YouTube,并开设了相应的官方频道。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人民日报》。(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笔者截取了从2017年5月3日至2017年5月18日这15天内,《人民日报》官方账号所上传的87个视频作为研究样本,试图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等几个角度分析《人民日报》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表现。     视频题材分布 在87个样本中,政治类视频有16个,经济类视频有8个,人文类视频有28个,社会类视频有34个,所占比例高达45%,而地理类视频仅有一个。虽然关于经济类的视频数量较少,但是大部分都在呈现中国经济的正面形象。在经济类报道中,客观信息和正面内容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或对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或对中国经济政策与发展形势进行专业的点评与分析。从视觉符号的修辞及叙事形式上看,大多采用全景镜头,呈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宏大场面,含蓄意指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 在政治报道方面,16个视频中有9个视频是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突出强调了“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指出“一带一路”不仅顺应了我国“走出去、引进来”的重大战略,更有利于加快沿线国家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人民日报》对“一带一路”的高度评价从侧面反映出对我国现行政策的肯定,关于“一带一路”的一系列视频也体现出党媒的宣传作用与喉舌功能。 在表征中国人文地理形象的过程中,《人民日报》倾向于将中国文化表征为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化于一体的、多元化的文化综合体,并多以地大物博来形容中国的地理环境。其中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YouTube上,《人民日报》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设置了一个独立的专题。大熊猫因其毛茸茸、胖嘟嘟的外形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青睐,《人民日报》这一专题的设立不仅满足了那些喜爱熊猫的外国人的观看需求,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展现出熊猫的可爱之处,以吸引更多人对熊猫的关注,从而展现良好的对外形象。(来自于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在视频题材分布中,社会类视频的比例高达45%,除了关于社会民生的改善、和谐社会的建构等正面话题的报道,社会类视频也呈现出娱乐化倾向。如女生遭遇性骚扰、女子爬上15层高台上自杀、男生的手指被高铁的门夹住、某地突发意外事故等,这些话题的出现说明《人民日报》对社会新闻的管制较为宽松,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视频传播效果 在选取的87个样本中,播放量过万的视频共计13个,这13个视频全部属于社会类,说明人们对于社会类视频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其中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题为“Man had his finger clamped between doors chased after a moving bullet train till he pull it out”,播放量高达44万次,其次是“Dramatic footage shows a Chinese woman slapping harasser after she was touched”,播放量为38万次。这两个点击量最高的视频,一个是关于意外事故,一个是关于性骚扰问题,反映出YouTube使用者对这类猎奇话题的关注。(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截图)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虽然这类带有猎奇色彩的社会类视频拥有较高的点击率,但是下方的点赞数和评论数并不可观。如以上截图所示,这则播放量为44万的视频只有174个点赞数,且点踩数也多达137个,说明有很多用户对这则视频并不满意。通过进一步分析该则视频的评论发现,该视频下方的评论总数为66个,数量较少。在内容方面,关于该则视频的评论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视频内容的反思,即列车驾驶员在列车运行之前应仔细查看各个摄像头,确保每个车间已无人上下车,加强各方面的管理与核对,以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另一类是网友个人情绪的发泄,即为什么这类意外事故总是发生在中国。这类评论的出现说明YouTube上部分网民对中国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与错误认知,同时也反映出《人民日报》等主流官方媒体需要进一步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现积极的对外形象,以改变部分国外网友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使其能对中国有全面客观的认知。 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是“Jordanian Businessman Mohanad's China Dream”,播放量仅为34次,而且其他关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视频点击率也只有100次左右,其点赞数和评论数也只是个位数,由此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订阅者对于呈现中西文化交融这一主题的视频,表现出较少的兴趣。(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截图) 另外值得关注一点是,在抽取的87个样本中,有32则视频长度超过一分钟,然而其中只有6则视频的点击量超过了1000次。除此之外,点击量上万次的视频长度均在一分钟之内。最后结合以下表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短视频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由于短视频既符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又顺应了现代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因此更受YouTube用户的青睐。综上所述,《人民日报》官方账号上传的视频在YouTube这一平台上的传播效果还有待提高,因为在所选的87个样本中,点击量达到上万次的视频所占比例仅为14.9%。从视频类型的角度来看,社会类视频较受欢迎,因此应多多上传有关中国社会百态的视频,但同时应尽量避免以猎奇类话题来吸引公众注意,而应该更多展现中国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客观地呈现出当代中国的社会进步。从视频长度的角度来看,短视频更受欢迎,因此《人民日报》应将重心放在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上,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长视频。视频素材来源根据对87个样本的分析,《人民日报》大部分视频依赖于自己的制作,这些视频大多配有英文字幕,视频长度有长有短,题材涉及人物访谈、风景拍摄、事故现场等多个方面。其次,占有较大比例的一部分为网友拍摄的秒拍视频,这些视频的长度大多在一分钟以内,其内容的基调以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主,一定程度上满足了YouTube部分用户的猎奇心理,因此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最后,有一小部分视频转载于腾讯、搜狐等视频网站,所涉及的主题比较广泛。综上所述,从视频素材来源这一角度来看,YouTube上的《人民日报》视频大多依赖于《人民日报》自身媒体端的制作,因此,《人民日报》可以适当扩充新闻来源的渠道,充分发挥新媒体端的优势,制作大众喜闻乐见的视频内容,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结语****当互联网成为西方社会主流群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时,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应在YouTube这种备受世界关注的新媒体平台上充分发挥先锋和带头作用,有的放矢地制作传播策略,提高视频制作的质量,积极利用YouTube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帮助全世界人民更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引导大众树立对中国的正确认知。 特别说明:上文配图所涉及到的两则视频,均属于《人民日报》自己制作的视频。 查看全部

摘要:本研究通过选取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英文版)中People’s Daily账号2017年5月3日到5月18日共计87个视频为研究样本,试图分析我国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在国际新媒体平台上对中国形象的呈现。结果显示,《人民日报》的取材主要集中于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地理这5个领域,其中社会类视频居多,比例高达45%。本文将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这三个角度展开分析《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表现。
YouTube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全球有超过10亿用户使用YouTube,这意味着每天全世界的网民在YouTube上观看视频的时间合计多达几亿个小时。与此同时,美国皮尤调查发现,尽管电视新闻的观众数量仍然远超YouTube新闻视频,但后者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混合了专业新闻报道与用户原创内容的数字平台。 鉴于YouTube庞大的受众群体和在新闻领域的突出表现,中国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进驻YouTube,并开设了相应的官方频道。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人民日报》。
(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
笔者截取了从2017年5月3日至2017年5月18日这15天内,《人民日报》官方账号所上传的87个视频作为研究样本,试图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等几个角度分析《人民日报》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表现。
     视频题材分布 在87个样本中,政治类视频有16个,经济类视频有8个,人文类视频有28个,社会类视频有34个,所占比例高达45%,而地理类视频仅有一个。

虽然关于经济类的视频数量较少,但是大部分都在呈现中国经济的正面形象。在经济类报道中,客观信息和正面内容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或对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或对中国经济政策与发展形势进行专业的点评与分析。从视觉符号的修辞及叙事形式上看,大多采用全景镜头,呈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宏大场面,含蓄意指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 在政治报道方面,16个视频中有9个视频是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突出强调了“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指出“一带一路”不仅顺应了我国“走出去、引进来”的重大战略,更有利于加快沿线国家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人民日报》对“一带一路”的高度评价从侧面反映出对我国现行政策的肯定,关于“一带一路”的一系列视频也体现出党媒的宣传作用与喉舌功能。 在表征中国人文地理形象的过程中,《人民日报》倾向于将中国文化表征为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化于一体的、多元化的文化综合体,并多以地大物博来形容中国的地理环境。其中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YouTube上,《人民日报》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设置了一个独立的专题。大熊猫因其毛茸茸、胖嘟嘟的外形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青睐,《人民日报》这一专题的设立不仅满足了那些喜爱熊猫的外国人的观看需求,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展现出熊猫的可爱之处,以吸引更多人对熊猫的关注,从而展现良好的对外形象。

(来自于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
在视频题材分布中,社会类视频的比例高达45%,除了关于社会民生的改善、和谐社会的建构等正面话题的报道,社会类视频也呈现出娱乐化倾向。如女生遭遇性骚扰、女子爬上15层高台上自杀、男生的手指被高铁的门夹住、某地突发意外事故等,这些话题的出现说明《人民日报》对社会新闻的管制较为宽松,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
视频传播效果
 
在选取的87个样本中,播放量过万的视频共计13个,这13个视频全部属于社会类,说明人们对于社会类视频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其中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题为“Man had his finger clamped between doors chased after a moving bullet train till he pull it out”,播放量高达44万次,其次是“Dramatic footage shows a Chinese woman slapping harasser after she was touched”,播放量为38万次。这两个点击量最高的视频,一个是关于意外事故,一个是关于性骚扰问题,反映出YouTube使用者对这类猎奇话题的关注。

(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截图)
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虽然这类带有猎奇色彩的社会类视频拥有较高的点击率,但是下方的点赞数和评论数并不可观。如以上截图所示,这则播放量为44万的视频只有174个点赞数,且点踩数也多达137个,说明有很多用户对这则视频并不满意。

通过进一步分析该则视频的评论发现,该视频下方的评论总数为66个,数量较少。在内容方面,关于该则视频的评论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视频内容的反思,即列车驾驶员在列车运行之前应仔细查看各个摄像头,确保每个车间已无人上下车,加强各方面的管理与核对,以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另一类是网友个人情绪的发泄,即为什么这类意外事故总是发生在中国。这类评论的出现说明YouTube上部分网民对中国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与错误认知,同时也反映出《人民日报》等主流官方媒体需要进一步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现积极的对外形象,以改变部分国外网友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使其能对中国有全面客观的认知。 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是“Jordanian Businessman Mohanad's China Dream”,播放量仅为34次,而且其他关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视频点击率也只有100次左右,其点赞数和评论数也只是个位数,由此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订阅者对于呈现中西文化交融这一主题的视频,表现出较少的兴趣。

(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截图) 另外值得关注一点是,在抽取的87个样本中,有32则视频长度超过一分钟,然而其中只有6则视频的点击量超过了1000次。除此之外,点击量上万次的视频长度均在一分钟之内。最后结合以下表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短视频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由于短视频既符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又顺应了现代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因此更受YouTube用户的青睐。

综上所述,《人民日报》官方账号上传的视频在YouTube这一平台上的传播效果还有待提高,因为在所选的87个样本中,点击量达到上万次的视频所占比例仅为14.9%。从视频类型的角度来看,社会类视频较受欢迎,因此应多多上传有关中国社会百态的视频,但同时应尽量避免以猎奇类话题来吸引公众注意,而应该更多展现中国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客观地呈现出当代中国的社会进步。从视频长度的角度来看,短视频更受欢迎,因此《人民日报》应将重心放在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上,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长视频。

视频素材来源


根据对87个样本的分析,《人民日报》大部分视频依赖于自己的制作,这些视频大多配有英文字幕,视频长度有长有短,题材涉及人物访谈、风景拍摄、事故现场等多个方面。其次,占有较大比例的一部分为网友拍摄的秒拍视频,这些视频的长度大多在一分钟以内,其内容的基调以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主,一定程度上满足了YouTube部分用户的猎奇心理,因此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最后,有一小部分视频转载于腾讯、搜狐等视频网站,所涉及的主题比较广泛。
综上所述,从视频素材来源这一角度来看,YouTube上的《人民日报》视频大多依赖于《人民日报》自身媒体端的制作,因此,《人民日报》可以适当扩充新闻来源的渠道,充分发挥新媒体端的优势,制作大众喜闻乐见的视频内容,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结语**

**当互联网成为西方社会主流群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时,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应在YouTube这种备受世界关注的新媒体平台上充分发挥先锋和带头作用,有的放矢地制作传播策略,提高视频制作的质量,积极利用YouTube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帮助全世界人民更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引导大众树立对中国的正确认知。 

特别说明:上文配图所涉及到的两则视频,均属于《人民日报》自己制作的视频。

传统媒体人转型短视频要注意哪些?

newsman 发表了文章 • 2017-12-21 23:03 • 来自相关话题

(1)心态转变。刚开始一定要转变我们的心态,做短视频不是做新闻,有固定的模式,你做什么观众就看什么。现在用户的选择太多了,绝对不能拿以前从事传统媒体行业的心态去做短视频,你要考虑你的视频做出来是否受大众喜爱。

(2)做正确的定位。短视频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多比较火的方向了,比如幽默喜剧类、生活技巧类、科技数码类、美食和人文类等,也都出现了领域里的领军号。那我们是不是看什么方向火,就做什么呢?绝对不是,首先思考你喜欢什么?有这方面的资源吗?资源是什么,可以是钱,可以是人脉,有资源后期做起来才更得心应手。

(3)了解渠道。基于大数据的推荐算法出现后,视频渠道已经发生改变,不再像传统媒体时代发出去就完了,我们需要了解渠道。比如现在渠道的分为推荐渠道、粉丝渠道等,他们分别的分发机制这些都要了解清楚。

(4)学会通过数据指导运营。数据真的是咱们传统媒体人一定要去学习的东西,因为咱们对画面、文字比较敏感,但是对数据不敏感。但是数据对于短视频运营来说非常重要,数据可以指导你的发布时间。每个平台都会有自己的流量高峰期,你可以利用不同的时间去测试这个平台的流量高峰期。还可以指导你的视频内容。通过数据来一次次优化你的视频内容,你的内容一定会越来越被你的用户喜欢,而他们也会因为喜欢去做相应的互动行为。

传统媒体人转型短视频的确存在很多优势,不需要再去学习基本的视频制作技术,也积累了不少人脉。但可能也会有一些传统媒体人的思维定势,所以建议各位媒体人能改变心态,积极得去学习互联网知识,学习运营知识。 查看全部
(1)心态转变。刚开始一定要转变我们的心态,做短视频不是做新闻,有固定的模式,你做什么观众就看什么。现在用户的选择太多了,绝对不能拿以前从事传统媒体行业的心态去做短视频,你要考虑你的视频做出来是否受大众喜爱。

(2)做正确的定位。短视频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多比较火的方向了,比如幽默喜剧类、生活技巧类、科技数码类、美食和人文类等,也都出现了领域里的领军号。那我们是不是看什么方向火,就做什么呢?绝对不是,首先思考你喜欢什么?有这方面的资源吗?资源是什么,可以是钱,可以是人脉,有资源后期做起来才更得心应手。

(3)了解渠道。基于大数据的推荐算法出现后,视频渠道已经发生改变,不再像传统媒体时代发出去就完了,我们需要了解渠道。比如现在渠道的分为推荐渠道、粉丝渠道等,他们分别的分发机制这些都要了解清楚。

(4)学会通过数据指导运营。数据真的是咱们传统媒体人一定要去学习的东西,因为咱们对画面、文字比较敏感,但是对数据不敏感。但是数据对于短视频运营来说非常重要,数据可以指导你的发布时间。每个平台都会有自己的流量高峰期,你可以利用不同的时间去测试这个平台的流量高峰期。还可以指导你的视频内容。通过数据来一次次优化你的视频内容,你的内容一定会越来越被你的用户喜欢,而他们也会因为喜欢去做相应的互动行为。

传统媒体人转型短视频的确存在很多优势,不需要再去学习基本的视频制作技术,也积累了不少人脉。但可能也会有一些传统媒体人的思维定势,所以建议各位媒体人能改变心态,积极得去学习互联网知识,学习运营知识。

《人民日报》YouTube账号视频内容分析

newsman 发表了文章 • 2020-11-08 22:16 • 来自相关话题

摘要:本研究通过选取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英文版)中People’s Daily账号2017年5月3日到5月18日共计87个视频为研究样本,试图分析我国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在国际新媒体平台上对中国形象的呈现。结果显示,《人民日报》的取材主要集中于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地理这5个领域,其中社会类视频居多,比例高达45%。本文将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这三个角度展开分析《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表现。YouTube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全球有超过10亿用户使用YouTube,这意味着每天全世界的网民在YouTube上观看视频的时间合计多达几亿个小时。与此同时,美国皮尤调查发现,尽管电视新闻的观众数量仍然远超YouTube新闻视频,但后者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混合了专业新闻报道与用户原创内容的数字平台。 鉴于YouTube庞大的受众群体和在新闻领域的突出表现,中国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进驻YouTube,并开设了相应的官方频道。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人民日报》。(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笔者截取了从2017年5月3日至2017年5月18日这15天内,《人民日报》官方账号所上传的87个视频作为研究样本,试图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等几个角度分析《人民日报》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表现。     视频题材分布 在87个样本中,政治类视频有16个,经济类视频有8个,人文类视频有28个,社会类视频有34个,所占比例高达45%,而地理类视频仅有一个。虽然关于经济类的视频数量较少,但是大部分都在呈现中国经济的正面形象。在经济类报道中,客观信息和正面内容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或对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或对中国经济政策与发展形势进行专业的点评与分析。从视觉符号的修辞及叙事形式上看,大多采用全景镜头,呈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宏大场面,含蓄意指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 在政治报道方面,16个视频中有9个视频是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突出强调了“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指出“一带一路”不仅顺应了我国“走出去、引进来”的重大战略,更有利于加快沿线国家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人民日报》对“一带一路”的高度评价从侧面反映出对我国现行政策的肯定,关于“一带一路”的一系列视频也体现出党媒的宣传作用与喉舌功能。 在表征中国人文地理形象的过程中,《人民日报》倾向于将中国文化表征为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化于一体的、多元化的文化综合体,并多以地大物博来形容中国的地理环境。其中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YouTube上,《人民日报》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设置了一个独立的专题。大熊猫因其毛茸茸、胖嘟嘟的外形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青睐,《人民日报》这一专题的设立不仅满足了那些喜爱熊猫的外国人的观看需求,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展现出熊猫的可爱之处,以吸引更多人对熊猫的关注,从而展现良好的对外形象。(来自于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在视频题材分布中,社会类视频的比例高达45%,除了关于社会民生的改善、和谐社会的建构等正面话题的报道,社会类视频也呈现出娱乐化倾向。如女生遭遇性骚扰、女子爬上15层高台上自杀、男生的手指被高铁的门夹住、某地突发意外事故等,这些话题的出现说明《人民日报》对社会新闻的管制较为宽松,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视频传播效果 在选取的87个样本中,播放量过万的视频共计13个,这13个视频全部属于社会类,说明人们对于社会类视频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其中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题为“Man had his finger clamped between doors chased after a moving bullet train till he pull it out”,播放量高达44万次,其次是“Dramatic footage shows a Chinese woman slapping harasser after she was touched”,播放量为38万次。这两个点击量最高的视频,一个是关于意外事故,一个是关于性骚扰问题,反映出YouTube使用者对这类猎奇话题的关注。(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截图)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虽然这类带有猎奇色彩的社会类视频拥有较高的点击率,但是下方的点赞数和评论数并不可观。如以上截图所示,这则播放量为44万的视频只有174个点赞数,且点踩数也多达137个,说明有很多用户对这则视频并不满意。通过进一步分析该则视频的评论发现,该视频下方的评论总数为66个,数量较少。在内容方面,关于该则视频的评论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视频内容的反思,即列车驾驶员在列车运行之前应仔细查看各个摄像头,确保每个车间已无人上下车,加强各方面的管理与核对,以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另一类是网友个人情绪的发泄,即为什么这类意外事故总是发生在中国。这类评论的出现说明YouTube上部分网民对中国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与错误认知,同时也反映出《人民日报》等主流官方媒体需要进一步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现积极的对外形象,以改变部分国外网友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使其能对中国有全面客观的认知。 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是“Jordanian Businessman Mohanad's China Dream”,播放量仅为34次,而且其他关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视频点击率也只有100次左右,其点赞数和评论数也只是个位数,由此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订阅者对于呈现中西文化交融这一主题的视频,表现出较少的兴趣。(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截图) 另外值得关注一点是,在抽取的87个样本中,有32则视频长度超过一分钟,然而其中只有6则视频的点击量超过了1000次。除此之外,点击量上万次的视频长度均在一分钟之内。最后结合以下表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短视频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由于短视频既符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又顺应了现代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因此更受YouTube用户的青睐。综上所述,《人民日报》官方账号上传的视频在YouTube这一平台上的传播效果还有待提高,因为在所选的87个样本中,点击量达到上万次的视频所占比例仅为14.9%。从视频类型的角度来看,社会类视频较受欢迎,因此应多多上传有关中国社会百态的视频,但同时应尽量避免以猎奇类话题来吸引公众注意,而应该更多展现中国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客观地呈现出当代中国的社会进步。从视频长度的角度来看,短视频更受欢迎,因此《人民日报》应将重心放在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上,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长视频。视频素材来源根据对87个样本的分析,《人民日报》大部分视频依赖于自己的制作,这些视频大多配有英文字幕,视频长度有长有短,题材涉及人物访谈、风景拍摄、事故现场等多个方面。其次,占有较大比例的一部分为网友拍摄的秒拍视频,这些视频的长度大多在一分钟以内,其内容的基调以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主,一定程度上满足了YouTube部分用户的猎奇心理,因此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最后,有一小部分视频转载于腾讯、搜狐等视频网站,所涉及的主题比较广泛。综上所述,从视频素材来源这一角度来看,YouTube上的《人民日报》视频大多依赖于《人民日报》自身媒体端的制作,因此,《人民日报》可以适当扩充新闻来源的渠道,充分发挥新媒体端的优势,制作大众喜闻乐见的视频内容,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结语****当互联网成为西方社会主流群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时,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应在YouTube这种备受世界关注的新媒体平台上充分发挥先锋和带头作用,有的放矢地制作传播策略,提高视频制作的质量,积极利用YouTube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帮助全世界人民更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引导大众树立对中国的正确认知。 特别说明:上文配图所涉及到的两则视频,均属于《人民日报》自己制作的视频。 查看全部

摘要:本研究通过选取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英文版)中People’s Daily账号2017年5月3日到5月18日共计87个视频为研究样本,试图分析我国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在国际新媒体平台上对中国形象的呈现。结果显示,《人民日报》的取材主要集中于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地理这5个领域,其中社会类视频居多,比例高达45%。本文将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这三个角度展开分析《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表现。
YouTube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全球有超过10亿用户使用YouTube,这意味着每天全世界的网民在YouTube上观看视频的时间合计多达几亿个小时。与此同时,美国皮尤调查发现,尽管电视新闻的观众数量仍然远超YouTube新闻视频,但后者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混合了专业新闻报道与用户原创内容的数字平台。 鉴于YouTube庞大的受众群体和在新闻领域的突出表现,中国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进驻YouTube,并开设了相应的官方频道。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人民日报》。
(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
笔者截取了从2017年5月3日至2017年5月18日这15天内,《人民日报》官方账号所上传的87个视频作为研究样本,试图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等几个角度分析《人民日报》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表现。
     视频题材分布 在87个样本中,政治类视频有16个,经济类视频有8个,人文类视频有28个,社会类视频有34个,所占比例高达45%,而地理类视频仅有一个。

虽然关于经济类的视频数量较少,但是大部分都在呈现中国经济的正面形象。在经济类报道中,客观信息和正面内容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或对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或对中国经济政策与发展形势进行专业的点评与分析。从视觉符号的修辞及叙事形式上看,大多采用全景镜头,呈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宏大场面,含蓄意指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 在政治报道方面,16个视频中有9个视频是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突出强调了“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指出“一带一路”不仅顺应了我国“走出去、引进来”的重大战略,更有利于加快沿线国家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人民日报》对“一带一路”的高度评价从侧面反映出对我国现行政策的肯定,关于“一带一路”的一系列视频也体现出党媒的宣传作用与喉舌功能。 在表征中国人文地理形象的过程中,《人民日报》倾向于将中国文化表征为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化于一体的、多元化的文化综合体,并多以地大物博来形容中国的地理环境。其中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YouTube上,《人民日报》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设置了一个独立的专题。大熊猫因其毛茸茸、胖嘟嘟的外形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青睐,《人民日报》这一专题的设立不仅满足了那些喜爱熊猫的外国人的观看需求,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展现出熊猫的可爱之处,以吸引更多人对熊猫的关注,从而展现良好的对外形象。

(来自于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
在视频题材分布中,社会类视频的比例高达45%,除了关于社会民生的改善、和谐社会的建构等正面话题的报道,社会类视频也呈现出娱乐化倾向。如女生遭遇性骚扰、女子爬上15层高台上自杀、男生的手指被高铁的门夹住、某地突发意外事故等,这些话题的出现说明《人民日报》对社会新闻的管制较为宽松,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
视频传播效果
 
在选取的87个样本中,播放量过万的视频共计13个,这13个视频全部属于社会类,说明人们对于社会类视频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其中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题为“Man had his finger clamped between doors chased after a moving bullet train till he pull it out”,播放量高达44万次,其次是“Dramatic footage shows a Chinese woman slapping harasser after she was touched”,播放量为38万次。这两个点击量最高的视频,一个是关于意外事故,一个是关于性骚扰问题,反映出YouTube使用者对这类猎奇话题的关注。

(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截图)
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虽然这类带有猎奇色彩的社会类视频拥有较高的点击率,但是下方的点赞数和评论数并不可观。如以上截图所示,这则播放量为44万的视频只有174个点赞数,且点踩数也多达137个,说明有很多用户对这则视频并不满意。

通过进一步分析该则视频的评论发现,该视频下方的评论总数为66个,数量较少。在内容方面,关于该则视频的评论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视频内容的反思,即列车驾驶员在列车运行之前应仔细查看各个摄像头,确保每个车间已无人上下车,加强各方面的管理与核对,以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另一类是网友个人情绪的发泄,即为什么这类意外事故总是发生在中国。这类评论的出现说明YouTube上部分网民对中国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与错误认知,同时也反映出《人民日报》等主流官方媒体需要进一步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现积极的对外形象,以改变部分国外网友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使其能对中国有全面客观的认知。 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是“Jordanian Businessman Mohanad's China Dream”,播放量仅为34次,而且其他关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视频点击率也只有100次左右,其点赞数和评论数也只是个位数,由此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订阅者对于呈现中西文化交融这一主题的视频,表现出较少的兴趣。

(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截图) 另外值得关注一点是,在抽取的87个样本中,有32则视频长度超过一分钟,然而其中只有6则视频的点击量超过了1000次。除此之外,点击量上万次的视频长度均在一分钟之内。最后结合以下表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短视频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由于短视频既符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又顺应了现代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因此更受YouTube用户的青睐。

综上所述,《人民日报》官方账号上传的视频在YouTube这一平台上的传播效果还有待提高,因为在所选的87个样本中,点击量达到上万次的视频所占比例仅为14.9%。从视频类型的角度来看,社会类视频较受欢迎,因此应多多上传有关中国社会百态的视频,但同时应尽量避免以猎奇类话题来吸引公众注意,而应该更多展现中国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客观地呈现出当代中国的社会进步。从视频长度的角度来看,短视频更受欢迎,因此《人民日报》应将重心放在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上,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长视频。

视频素材来源


根据对87个样本的分析,《人民日报》大部分视频依赖于自己的制作,这些视频大多配有英文字幕,视频长度有长有短,题材涉及人物访谈、风景拍摄、事故现场等多个方面。其次,占有较大比例的一部分为网友拍摄的秒拍视频,这些视频的长度大多在一分钟以内,其内容的基调以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主,一定程度上满足了YouTube部分用户的猎奇心理,因此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最后,有一小部分视频转载于腾讯、搜狐等视频网站,所涉及的主题比较广泛。
综上所述,从视频素材来源这一角度来看,YouTube上的《人民日报》视频大多依赖于《人民日报》自身媒体端的制作,因此,《人民日报》可以适当扩充新闻来源的渠道,充分发挥新媒体端的优势,制作大众喜闻乐见的视频内容,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结语**

**当互联网成为西方社会主流群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时,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应在YouTube这种备受世界关注的新媒体平台上充分发挥先锋和带头作用,有的放矢地制作传播策略,提高视频制作的质量,积极利用YouTube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帮助全世界人民更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引导大众树立对中国的正确认知。 

特别说明:上文配图所涉及到的两则视频,均属于《人民日报》自己制作的视频。

传统媒体人转型短视频要注意哪些?

newsman 发表了文章 • 2017-12-21 23:03 • 来自相关话题

(1)心态转变。刚开始一定要转变我们的心态,做短视频不是做新闻,有固定的模式,你做什么观众就看什么。现在用户的选择太多了,绝对不能拿以前从事传统媒体行业的心态去做短视频,你要考虑你的视频做出来是否受大众喜爱。

(2)做正确的定位。短视频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多比较火的方向了,比如幽默喜剧类、生活技巧类、科技数码类、美食和人文类等,也都出现了领域里的领军号。那我们是不是看什么方向火,就做什么呢?绝对不是,首先思考你喜欢什么?有这方面的资源吗?资源是什么,可以是钱,可以是人脉,有资源后期做起来才更得心应手。

(3)了解渠道。基于大数据的推荐算法出现后,视频渠道已经发生改变,不再像传统媒体时代发出去就完了,我们需要了解渠道。比如现在渠道的分为推荐渠道、粉丝渠道等,他们分别的分发机制这些都要了解清楚。

(4)学会通过数据指导运营。数据真的是咱们传统媒体人一定要去学习的东西,因为咱们对画面、文字比较敏感,但是对数据不敏感。但是数据对于短视频运营来说非常重要,数据可以指导你的发布时间。每个平台都会有自己的流量高峰期,你可以利用不同的时间去测试这个平台的流量高峰期。还可以指导你的视频内容。通过数据来一次次优化你的视频内容,你的内容一定会越来越被你的用户喜欢,而他们也会因为喜欢去做相应的互动行为。

传统媒体人转型短视频的确存在很多优势,不需要再去学习基本的视频制作技术,也积累了不少人脉。但可能也会有一些传统媒体人的思维定势,所以建议各位媒体人能改变心态,积极得去学习互联网知识,学习运营知识。 查看全部
(1)心态转变。刚开始一定要转变我们的心态,做短视频不是做新闻,有固定的模式,你做什么观众就看什么。现在用户的选择太多了,绝对不能拿以前从事传统媒体行业的心态去做短视频,你要考虑你的视频做出来是否受大众喜爱。

(2)做正确的定位。短视频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多比较火的方向了,比如幽默喜剧类、生活技巧类、科技数码类、美食和人文类等,也都出现了领域里的领军号。那我们是不是看什么方向火,就做什么呢?绝对不是,首先思考你喜欢什么?有这方面的资源吗?资源是什么,可以是钱,可以是人脉,有资源后期做起来才更得心应手。

(3)了解渠道。基于大数据的推荐算法出现后,视频渠道已经发生改变,不再像传统媒体时代发出去就完了,我们需要了解渠道。比如现在渠道的分为推荐渠道、粉丝渠道等,他们分别的分发机制这些都要了解清楚。

(4)学会通过数据指导运营。数据真的是咱们传统媒体人一定要去学习的东西,因为咱们对画面、文字比较敏感,但是对数据不敏感。但是数据对于短视频运营来说非常重要,数据可以指导你的发布时间。每个平台都会有自己的流量高峰期,你可以利用不同的时间去测试这个平台的流量高峰期。还可以指导你的视频内容。通过数据来一次次优化你的视频内容,你的内容一定会越来越被你的用户喜欢,而他们也会因为喜欢去做相应的互动行为。

传统媒体人转型短视频的确存在很多优势,不需要再去学习基本的视频制作技术,也积累了不少人脉。但可能也会有一些传统媒体人的思维定势,所以建议各位媒体人能改变心态,积极得去学习互联网知识,学习运营知识。

《人民日报》YouTube账号视频内容分析

newsman 发表了文章 • 2020-11-08 22:16 • 来自相关话题

摘要:本研究通过选取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英文版)中People’s Daily账号2017年5月3日到5月18日共计87个视频为研究样本,试图分析我国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在国际新媒体平台上对中国形象的呈现。结果显示,《人民日报》的取材主要集中于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地理这5个领域,其中社会类视频居多,比例高达45%。本文将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这三个角度展开分析《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表现。YouTube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全球有超过10亿用户使用YouTube,这意味着每天全世界的网民在YouTube上观看视频的时间合计多达几亿个小时。与此同时,美国皮尤调查发现,尽管电视新闻的观众数量仍然远超YouTube新闻视频,但后者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混合了专业新闻报道与用户原创内容的数字平台。 鉴于YouTube庞大的受众群体和在新闻领域的突出表现,中国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进驻YouTube,并开设了相应的官方频道。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人民日报》。(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笔者截取了从2017年5月3日至2017年5月18日这15天内,《人民日报》官方账号所上传的87个视频作为研究样本,试图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等几个角度分析《人民日报》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表现。     视频题材分布 在87个样本中,政治类视频有16个,经济类视频有8个,人文类视频有28个,社会类视频有34个,所占比例高达45%,而地理类视频仅有一个。虽然关于经济类的视频数量较少,但是大部分都在呈现中国经济的正面形象。在经济类报道中,客观信息和正面内容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或对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或对中国经济政策与发展形势进行专业的点评与分析。从视觉符号的修辞及叙事形式上看,大多采用全景镜头,呈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宏大场面,含蓄意指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 在政治报道方面,16个视频中有9个视频是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突出强调了“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指出“一带一路”不仅顺应了我国“走出去、引进来”的重大战略,更有利于加快沿线国家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人民日报》对“一带一路”的高度评价从侧面反映出对我国现行政策的肯定,关于“一带一路”的一系列视频也体现出党媒的宣传作用与喉舌功能。 在表征中国人文地理形象的过程中,《人民日报》倾向于将中国文化表征为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化于一体的、多元化的文化综合体,并多以地大物博来形容中国的地理环境。其中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YouTube上,《人民日报》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设置了一个独立的专题。大熊猫因其毛茸茸、胖嘟嘟的外形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青睐,《人民日报》这一专题的设立不仅满足了那些喜爱熊猫的外国人的观看需求,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展现出熊猫的可爱之处,以吸引更多人对熊猫的关注,从而展现良好的对外形象。(来自于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在视频题材分布中,社会类视频的比例高达45%,除了关于社会民生的改善、和谐社会的建构等正面话题的报道,社会类视频也呈现出娱乐化倾向。如女生遭遇性骚扰、女子爬上15层高台上自杀、男生的手指被高铁的门夹住、某地突发意外事故等,这些话题的出现说明《人民日报》对社会新闻的管制较为宽松,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视频传播效果 在选取的87个样本中,播放量过万的视频共计13个,这13个视频全部属于社会类,说明人们对于社会类视频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其中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题为“Man had his finger clamped between doors chased after a moving bullet train till he pull it out”,播放量高达44万次,其次是“Dramatic footage shows a Chinese woman slapping harasser after she was touched”,播放量为38万次。这两个点击量最高的视频,一个是关于意外事故,一个是关于性骚扰问题,反映出YouTube使用者对这类猎奇话题的关注。(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截图)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虽然这类带有猎奇色彩的社会类视频拥有较高的点击率,但是下方的点赞数和评论数并不可观。如以上截图所示,这则播放量为44万的视频只有174个点赞数,且点踩数也多达137个,说明有很多用户对这则视频并不满意。通过进一步分析该则视频的评论发现,该视频下方的评论总数为66个,数量较少。在内容方面,关于该则视频的评论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视频内容的反思,即列车驾驶员在列车运行之前应仔细查看各个摄像头,确保每个车间已无人上下车,加强各方面的管理与核对,以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另一类是网友个人情绪的发泄,即为什么这类意外事故总是发生在中国。这类评论的出现说明YouTube上部分网民对中国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与错误认知,同时也反映出《人民日报》等主流官方媒体需要进一步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现积极的对外形象,以改变部分国外网友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使其能对中国有全面客观的认知。 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是“Jordanian Businessman Mohanad's China Dream”,播放量仅为34次,而且其他关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视频点击率也只有100次左右,其点赞数和评论数也只是个位数,由此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订阅者对于呈现中西文化交融这一主题的视频,表现出较少的兴趣。(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截图) 另外值得关注一点是,在抽取的87个样本中,有32则视频长度超过一分钟,然而其中只有6则视频的点击量超过了1000次。除此之外,点击量上万次的视频长度均在一分钟之内。最后结合以下表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短视频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由于短视频既符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又顺应了现代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因此更受YouTube用户的青睐。综上所述,《人民日报》官方账号上传的视频在YouTube这一平台上的传播效果还有待提高,因为在所选的87个样本中,点击量达到上万次的视频所占比例仅为14.9%。从视频类型的角度来看,社会类视频较受欢迎,因此应多多上传有关中国社会百态的视频,但同时应尽量避免以猎奇类话题来吸引公众注意,而应该更多展现中国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客观地呈现出当代中国的社会进步。从视频长度的角度来看,短视频更受欢迎,因此《人民日报》应将重心放在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上,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长视频。视频素材来源根据对87个样本的分析,《人民日报》大部分视频依赖于自己的制作,这些视频大多配有英文字幕,视频长度有长有短,题材涉及人物访谈、风景拍摄、事故现场等多个方面。其次,占有较大比例的一部分为网友拍摄的秒拍视频,这些视频的长度大多在一分钟以内,其内容的基调以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主,一定程度上满足了YouTube部分用户的猎奇心理,因此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最后,有一小部分视频转载于腾讯、搜狐等视频网站,所涉及的主题比较广泛。综上所述,从视频素材来源这一角度来看,YouTube上的《人民日报》视频大多依赖于《人民日报》自身媒体端的制作,因此,《人民日报》可以适当扩充新闻来源的渠道,充分发挥新媒体端的优势,制作大众喜闻乐见的视频内容,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结语****当互联网成为西方社会主流群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时,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应在YouTube这种备受世界关注的新媒体平台上充分发挥先锋和带头作用,有的放矢地制作传播策略,提高视频制作的质量,积极利用YouTube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帮助全世界人民更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引导大众树立对中国的正确认知。 特别说明:上文配图所涉及到的两则视频,均属于《人民日报》自己制作的视频。 查看全部

摘要:本研究通过选取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英文版)中People’s Daily账号2017年5月3日到5月18日共计87个视频为研究样本,试图分析我国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在国际新媒体平台上对中国形象的呈现。结果显示,《人民日报》的取材主要集中于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地理这5个领域,其中社会类视频居多,比例高达45%。本文将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这三个角度展开分析《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表现。
YouTube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全球有超过10亿用户使用YouTube,这意味着每天全世界的网民在YouTube上观看视频的时间合计多达几亿个小时。与此同时,美国皮尤调查发现,尽管电视新闻的观众数量仍然远超YouTube新闻视频,但后者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混合了专业新闻报道与用户原创内容的数字平台。 鉴于YouTube庞大的受众群体和在新闻领域的突出表现,中国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进驻YouTube,并开设了相应的官方频道。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人民日报》。
(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
笔者截取了从2017年5月3日至2017年5月18日这15天内,《人民日报》官方账号所上传的87个视频作为研究样本,试图从视频题材分布、视频传播效果、视频素材来源等几个角度分析《人民日报》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表现。
     视频题材分布 在87个样本中,政治类视频有16个,经济类视频有8个,人文类视频有28个,社会类视频有34个,所占比例高达45%,而地理类视频仅有一个。

虽然关于经济类的视频数量较少,但是大部分都在呈现中国经济的正面形象。在经济类报道中,客观信息和正面内容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或对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或对中国经济政策与发展形势进行专业的点评与分析。从视觉符号的修辞及叙事形式上看,大多采用全景镜头,呈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宏大场面,含蓄意指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 在政治报道方面,16个视频中有9个视频是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突出强调了“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指出“一带一路”不仅顺应了我国“走出去、引进来”的重大战略,更有利于加快沿线国家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人民日报》对“一带一路”的高度评价从侧面反映出对我国现行政策的肯定,关于“一带一路”的一系列视频也体现出党媒的宣传作用与喉舌功能。 在表征中国人文地理形象的过程中,《人民日报》倾向于将中国文化表征为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化于一体的、多元化的文化综合体,并多以地大物博来形容中国的地理环境。其中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YouTube上,《人民日报》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设置了一个独立的专题。大熊猫因其毛茸茸、胖嘟嘟的外形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青睐,《人民日报》这一专题的设立不仅满足了那些喜爱熊猫的外国人的观看需求,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展现出熊猫的可爱之处,以吸引更多人对熊猫的关注,从而展现良好的对外形象。

(来自于YouTube上《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截图)
在视频题材分布中,社会类视频的比例高达45%,除了关于社会民生的改善、和谐社会的建构等正面话题的报道,社会类视频也呈现出娱乐化倾向。如女生遭遇性骚扰、女子爬上15层高台上自杀、男生的手指被高铁的门夹住、某地突发意外事故等,这些话题的出现说明《人民日报》对社会新闻的管制较为宽松,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
视频传播效果
 
在选取的87个样本中,播放量过万的视频共计13个,这13个视频全部属于社会类,说明人们对于社会类视频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其中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题为“Man had his finger clamped between doors chased after a moving bullet train till he pull it out”,播放量高达44万次,其次是“Dramatic footage shows a Chinese woman slapping harasser after she was touched”,播放量为38万次。这两个点击量最高的视频,一个是关于意外事故,一个是关于性骚扰问题,反映出YouTube使用者对这类猎奇话题的关注。

(点击率最高的一则视频截图)
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虽然这类带有猎奇色彩的社会类视频拥有较高的点击率,但是下方的点赞数和评论数并不可观。如以上截图所示,这则播放量为44万的视频只有174个点赞数,且点踩数也多达137个,说明有很多用户对这则视频并不满意。

通过进一步分析该则视频的评论发现,该视频下方的评论总数为66个,数量较少。在内容方面,关于该则视频的评论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视频内容的反思,即列车驾驶员在列车运行之前应仔细查看各个摄像头,确保每个车间已无人上下车,加强各方面的管理与核对,以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另一类是网友个人情绪的发泄,即为什么这类意外事故总是发生在中国。这类评论的出现说明YouTube上部分网民对中国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与错误认知,同时也反映出《人民日报》等主流官方媒体需要进一步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现积极的对外形象,以改变部分国外网友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使其能对中国有全面客观的认知。 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是“Jordanian Businessman Mohanad's China Dream”,播放量仅为34次,而且其他关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视频点击率也只有100次左右,其点赞数和评论数也只是个位数,由此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订阅者对于呈现中西文化交融这一主题的视频,表现出较少的兴趣。

(点击率最低的一则视频截图) 另外值得关注一点是,在抽取的87个样本中,有32则视频长度超过一分钟,然而其中只有6则视频的点击量超过了1000次。除此之外,点击量上万次的视频长度均在一分钟之内。最后结合以下表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短视频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由于短视频既符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又顺应了现代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因此更受YouTube用户的青睐。

综上所述,《人民日报》官方账号上传的视频在YouTube这一平台上的传播效果还有待提高,因为在所选的87个样本中,点击量达到上万次的视频所占比例仅为14.9%。从视频类型的角度来看,社会类视频较受欢迎,因此应多多上传有关中国社会百态的视频,但同时应尽量避免以猎奇类话题来吸引公众注意,而应该更多展现中国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客观地呈现出当代中国的社会进步。从视频长度的角度来看,短视频更受欢迎,因此《人民日报》应将重心放在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上,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长视频。

视频素材来源


根据对87个样本的分析,《人民日报》大部分视频依赖于自己的制作,这些视频大多配有英文字幕,视频长度有长有短,题材涉及人物访谈、风景拍摄、事故现场等多个方面。其次,占有较大比例的一部分为网友拍摄的秒拍视频,这些视频的长度大多在一分钟以内,其内容的基调以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主,一定程度上满足了YouTube部分用户的猎奇心理,因此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最后,有一小部分视频转载于腾讯、搜狐等视频网站,所涉及的主题比较广泛。
综上所述,从视频素材来源这一角度来看,YouTube上的《人民日报》视频大多依赖于《人民日报》自身媒体端的制作,因此,《人民日报》可以适当扩充新闻来源的渠道,充分发挥新媒体端的优势,制作大众喜闻乐见的视频内容,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结语**

**当互联网成为西方社会主流群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时,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媒应在YouTube这种备受世界关注的新媒体平台上充分发挥先锋和带头作用,有的放矢地制作传播策略,提高视频制作的质量,积极利用YouTube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帮助全世界人民更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引导大众树立对中国的正确认知。 

特别说明:上文配图所涉及到的两则视频,均属于《人民日报》自己制作的视频。

传统媒体人转型短视频要注意哪些?

newsman 发表了文章 • 2017-12-21 23:03 • 来自相关话题

(1)心态转变。刚开始一定要转变我们的心态,做短视频不是做新闻,有固定的模式,你做什么观众就看什么。现在用户的选择太多了,绝对不能拿以前从事传统媒体行业的心态去做短视频,你要考虑你的视频做出来是否受大众喜爱。

(2)做正确的定位。短视频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多比较火的方向了,比如幽默喜剧类、生活技巧类、科技数码类、美食和人文类等,也都出现了领域里的领军号。那我们是不是看什么方向火,就做什么呢?绝对不是,首先思考你喜欢什么?有这方面的资源吗?资源是什么,可以是钱,可以是人脉,有资源后期做起来才更得心应手。

(3)了解渠道。基于大数据的推荐算法出现后,视频渠道已经发生改变,不再像传统媒体时代发出去就完了,我们需要了解渠道。比如现在渠道的分为推荐渠道、粉丝渠道等,他们分别的分发机制这些都要了解清楚。

(4)学会通过数据指导运营。数据真的是咱们传统媒体人一定要去学习的东西,因为咱们对画面、文字比较敏感,但是对数据不敏感。但是数据对于短视频运营来说非常重要,数据可以指导你的发布时间。每个平台都会有自己的流量高峰期,你可以利用不同的时间去测试这个平台的流量高峰期。还可以指导你的视频内容。通过数据来一次次优化你的视频内容,你的内容一定会越来越被你的用户喜欢,而他们也会因为喜欢去做相应的互动行为。

传统媒体人转型短视频的确存在很多优势,不需要再去学习基本的视频制作技术,也积累了不少人脉。但可能也会有一些传统媒体人的思维定势,所以建议各位媒体人能改变心态,积极得去学习互联网知识,学习运营知识。 查看全部
(1)心态转变。刚开始一定要转变我们的心态,做短视频不是做新闻,有固定的模式,你做什么观众就看什么。现在用户的选择太多了,绝对不能拿以前从事传统媒体行业的心态去做短视频,你要考虑你的视频做出来是否受大众喜爱。

(2)做正确的定位。短视频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多比较火的方向了,比如幽默喜剧类、生活技巧类、科技数码类、美食和人文类等,也都出现了领域里的领军号。那我们是不是看什么方向火,就做什么呢?绝对不是,首先思考你喜欢什么?有这方面的资源吗?资源是什么,可以是钱,可以是人脉,有资源后期做起来才更得心应手。

(3)了解渠道。基于大数据的推荐算法出现后,视频渠道已经发生改变,不再像传统媒体时代发出去就完了,我们需要了解渠道。比如现在渠道的分为推荐渠道、粉丝渠道等,他们分别的分发机制这些都要了解清楚。

(4)学会通过数据指导运营。数据真的是咱们传统媒体人一定要去学习的东西,因为咱们对画面、文字比较敏感,但是对数据不敏感。但是数据对于短视频运营来说非常重要,数据可以指导你的发布时间。每个平台都会有自己的流量高峰期,你可以利用不同的时间去测试这个平台的流量高峰期。还可以指导你的视频内容。通过数据来一次次优化你的视频内容,你的内容一定会越来越被你的用户喜欢,而他们也会因为喜欢去做相应的互动行为。

传统媒体人转型短视频的确存在很多优势,不需要再去学习基本的视频制作技术,也积累了不少人脉。但可能也会有一些传统媒体人的思维定势,所以建议各位媒体人能改变心态,积极得去学习互联网知识,学习运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