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不敌短视频:玩直播的没有玩短视频的有前途

newsman 发表了文章 • 2017-10-21 20:42 • 来自相关话题

文章分析出短视频比直播更有前途原因有:直播用户逐步接近饱和,玩法突破依旧困难想象空间收缩;直播在内容价值沉淀上不如短视频;碎片化场景不适合直播但短视频适合;短视频内容更为聚焦,商业化变现模式操作空间更大……


不久前腾讯投资了快手,引发了人们对于快手这类短视频平台的关注与思考。但据相关消息,2016年发生的的融资事件超过30笔,各类短视频项目融资规模达到53.7亿元,投资机构中不乏红杉资本、真格基金、经纬中国这样的知名创投基金。短视频火起来的原因跟直播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但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短视频似乎更被资本市场与各大互联网巨头所看重,不久前腾讯以3.5亿美元投资快手,阿里20亿资金支持新土豆转型短视频。

今日头条,微博、微信、QQ空间、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平台也都纷纷在短视频领域发力。微博在用秒拍全面替代视频播放服务,优酷爱奇艺基于短视频已经在进行诸多方面的扶持,今日头条则依赖短视频进一步提升了用户时长。

在国外,2013年Instagram被Facebook收购后,短视频流量剧增,如今,Instagram用户的视频浏览时长保持着每半年增长40%的速度。因此,从种种趋势看,短视频被资本市场青睐就不足为奇。但如果短视频在资本市场眼里成为香馍馍,那么受打击的将会是直播。

一方面,直播与短视频的用户某种程度上说是重合的,即都是想用更多的碎片化时间可以打发,而且都是倾向于看视频这一类的内容消费。

而从当前的传输技术与网络环境来看,上传、下载视频都很快,流量越来越便宜,网络越来越快。因此,直播与短视频的内容消费都站在风口上。但短视频这个风口正在上行,直播的风口正在回落。
 
1.直播用户逐步接近饱和,玩法突破依旧困难想象空间收缩​
 
从直播的用户数与突破性来看,当前直播用户已经接近4亿,逐步接近饱和,当前直播平台已经超过200家,当前直播格局也已经基本固化,新的独家兽产生的可能性已经很低。

另外,整个行业的主流都在主打颜值无聊直播,用户陷入审美疲劳,而垂直化领域的直播突围依旧相对困难,想要有新的表现形式的突破也已经越来越难,隔三差五的色情低俗直播被曝光被查处正在影响直播行业的形象与品牌。可以说,直播当前的想象空间被收缩了。

短视频则处于上行的风口上。根据不久前的一份短视频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月,垂直短视频APP的渗透率是19.3%,用户规模超过1.3亿,平均每五个移动网民中就有接近一个是短视频用户。但尽管如此,相对直播的用户规模,短视频还处于迅速增长的人口红利期,增长曲线还远未到顶。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新闻、段子以短视频的形式存在,短视频领域出现了诸多颇具想象空间的内容大V,比如一条、二更、王尼玛、陈翔六点半等,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权威媒体也在纷纷生产和制作短视频的形式来寻找新的内容表现形式。

从创业门槛来看,当前各大直播平台都在主打颜值直播,引发了一种用户参与的刻板印象:即我美我直播。这导致在颜值上没有优势的用户群体对参与直播的意愿度就会很低,因此它很难成为普通人人人都愿意的参与的游戏。

而短视频则无需露脸,随手拍,比如快手的崛起则意味着它让这种普通群众找到了一个对普通人的友好度更高,无论颜值如何,人人都可以是主角,因此短视频平台在用户看来,无论是参与感还是认同感,都是更好的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这个角度来看,短视频更吸引创业者与用户加入创作参与。

从传播性来看,而短视频的时间比较短,内容精简也意味着干货多,留存和传播性强。比如说一些搞笑类、电影剪辑类、趣味性的短视频,出现在朋友圈或者资讯内容平台的概率更高。

直播即时性、互动性虽然比短视频更强,但它的致命弱点在于缺乏传播性,各种颜值直播虽然符合用户打发碎片化时间的需求,但是不容易沉淀粉丝,用户很难有动力去转发传播一个无聊唠嗑的直播视频,对内容上要求太高。
 
从传播性来看,直播相比剪辑好的趣味性短视频来说,后者更容易引发人们的二次传播。
 
2.直播在内容价值沉淀上不如短视频
 
因此,直播的优点是长时间在线的、实时性好、互动性强,内容展现形式,也造成了直播内容即时性而缺乏价值,它最大的价值在于互动但难以沉淀内容本身的价值,直播完成之后它的价值就已经被消费完了。粉丝在各个直播间跳转之后二次转发传播的可能性小,因为直播相对于短视频,在趣味性与传播性上差了一大截。

所以我们看到,直播内容很少有真正的口碑性的爆款内容,而短视频趣味性搞笑类的东西却很多,这些东西都可以被网友翻出来反复看,二次传播扩散与评论,容易形成爆款,更容易产生商业上的价值与长尾效应。

因为对于视频类的内容,如果无法沉淀内容价值二次传播与扩散,那么意味着它很难留下真正有厚度的东西来拔高它的内容价值与品牌价值。它的缺点是优质内容生产难度也很大,高质量的内容持续产出往往更多依赖机构或团队操作。
 
3.许多线下碎片化场景不适合直播但短视频适合:短视频更易占用碎片时间
 
直播其实对于线下场景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又有时间、流量上的考量,比如某位关注的主播往往会在特定时间段直播,错过这个时间段,由于缺乏互动,用户或粉丝基本就很难再去看回放。因为直播的核心价值在于互动,二次传播以及回看都没有互动性。可以说,直播成也互动,但败也互动。

另外流量是一个大问题,长时间看直播需要消耗一定的流量,因此它有场景的局限,不具备碎片化随时随地观看的特征,但短视频就不会,基本是以秒或者分钟计算,适用用户在移动碎片化的时间段观看。

之所以说看直播有场景的局限,是因为从国民心理性格上来看,一般不会在一个公众的封闭空间(比如地铁、公交车内)看搔首弄姿的整段网红直播,在排队、等红灯、坐公交、搭地铁等线下碎片化时间场景,直播不是特别适合。

因为从直播当前的内容属性看,以颜值直播与擦边球直播内容为主,看直播更多是一个相对隐私的个人行为,毕竟如果直播一不小心出现低俗内容难免尴尬,需要考虑到周围旁观者的眼光以及个人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品味问题。短视频更多以趣味性与搞笑类内容为主,它适合各种碎片化场景无压力观赏。

从内容形式上看,直播是短时间聚集流量的内容形式,让粉丝有足够的参与感和炫耀性,短视频则提供的是认同感和趣味,是内容创业的一种形式。短视频的优势在于,当前的用户体量与利基市场已经起来,未来会有大量用户追求更为个性化的短视频内容与服务。
 
4.短视频内容更为聚焦,商业化变现模式操作空间更大
 
另外,大部分直播都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无聊直播,而且直播的时间又长,人们更容易在这种无聊的内容影响下精力分散而不断在各个直播间进入退出,而且这类视频形态进行广告植入显得生硬而且没趣。

而短视频一般都会聚焦于某个话题或垂直化的内容领域,当前短视频在电影、搞笑、美食、星座、汽车等各领域均已经在形成一些头部内容大V,这类短视频内容的品质更容易聚集粉丝,继而可以基于内容带入品牌商进入进行商业化变现。

因为内容垂直细分聚焦,所以短视频更容易在视频开头与结尾口播部分顺势“贴片”广告植入,或者围绕短视频主题进行软广告植入,这与软文植入的方式差不多。只不过呈现形式从文字转变为视频。

另外一种是以电商导购这部分商业变现模式与直播类似,都是以网红为主体进行化妆品或者服装的广告植入。其他还有会员收费模式,这类一般是适用于在某一垂直内容领域建立了一定影响力积累了一定量的粉丝,基于粉丝分层进行会员收费,打造圈子文化。

还有一类是品牌商直接入驻短视频平台进行品牌内容输出。Snapchat很早前就开始引入品牌商开设专属频道,为品牌广告打造滤镜,吸引了众多品牌的入驻。比如早在2015年Burberry就首家入驻Snapchat,用户在Snapchat上可以观看Burberry的秀场直播或其他相关的产品信息。

根据第三方监测平台Snaplytics对在Snapchat上独立运营的500个品牌的监测数据显示,接近54.8%的品牌关注用户会看品牌发布的Stories,而其中87.5%的的用户会看完一个品牌整个的Story。

可以知道的是,短视频因为内容更为聚焦,商业化变现模式操作方式也更灵活一些,用户接受度也更高。这说明以内容运营为核心卖点圈粉进行商业化变现比以锥子脸颜值作为卖点去圈粉带来的黏性与竞争力门槛都会更高一些。

从这个意义上看,短视频带来的是真正的粉丝,直播带来的是无聊观众,前者的忠诚度更高,后者从各个直播间不断跳转来满足自身的窥私欲。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对于越来越多的90后甚至00后年轻拍客来说,他们可以以较低门槛拍摄一些原始但个性化的视频内容,在国外,Youtube、Vine、Instagram等平台上,大批年轻拍客活跃非常,短视频无疑更为方便与适用于各种移动场景下的用户视觉化表达。从这个意义上看,直播的使用门槛也要高于短视频。

从当前来看,许多中小型直播平台已经倒下,而许多大的直播平台,为了避免直播平台的用户逃离以及黏性不高的倾向,部分直播平台已经通过引入短视频来救场了。比如映客和花椒开始推出「视频」和「附近」功能,而陌陌也开始引入短视频进行内容沉淀并且承担变现任务。
 
5.直播占用大量带宽,出来的内容却是大量的“工业废水”
 
说到底,从当前直播行业的疲态与短板来看,直播占用大量带宽,出来的内容却是大量的“工业废水”,商业模式难以成型,从投资回报率来看,变现周期长而且产出投入不对等。

从未来的趋势看,短视频与直播两种形式都会并存,但短视频的生命力会更长久,它是一个相对慢热的产品形态,并且基于垂直细分以及专业领域的内容挖掘达人的想象空间会更大,所以一定程度上,短视频比直播更像一个内容型产品,它会逐步蚕食直播的粉丝,这两种内容形态的并存与融合会成为下一个趋势。
 
短视频与直播融合或能突破当前增长的天花板
 
在短视频与直播的融合来看,可以谈谈快手这款产品。它是通过以短视频内容为核心来运营,依赖算法推荐用户喜欢的内容,用户可以基于相关感兴趣的短视频内容来考虑是否订阅其直播,用户关注的短视频内容运营者,其直播内容也会出现在用户的信息流内容之中。

也就是说,快手当前以短视频为内容先导来融合直播,即内容创造者在平台上发布能够展现自己个性、专业或有趣的短视频,粉丝对内容进行消费和传播之后感兴趣,就会关注创造者。创作者以短视频内容作为连接粉丝的触点,开通直播并引导用户关注其直播动向再获得打赏收益。

从这里看出,短视频作为内容触达粉丝的重要载体,由它来开路连接粉丝比直播开直播间吸引粉丝将更具黏性与忠诚度,而且比直播的消费价值更高。

从这里看出,短视频与直播的融合,它可以让内容创作者首先让用户了解自己的作品,再了解这个人,在三观与喜好、兴趣的匹配之后,再看颜值,这种视频社交模式相对延展了粉丝与创作者的社交关系厚度,并提高了用户的黏性。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短视频更具备投资参考意义,目前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整体趋缓,在流量越来越贵、甚至微信公号流量遭遇瓶颈的当下,短视频流量今年却在飞速增长,这也源于短视频气质是平民化的,是社交+信息获取+娱乐消遣+碎片化阅读的综合体,未来趋势是短视频会成为普通人展示自我的产品,而直播则是更契颜值主播气质的产品。

直播与短视频的定位更类似微博与微信。后者在草根与平民的口碑效应下胜出的机会将会更高一些。

短视频是社交+信息获取+娱乐消遣+碎片化阅读的综合体,未来显然会吸纳更多资金进入,各种短视频达人,量身定做PGC或者专业化生产PGC内容或将率先依赖广告创意植入电商导流模式变现,UGC为核心的个人短视频制作者的内容制作可能也会逐步引导起来,直播平台的下半场,可能需要思考如何融合短视频的形态与内容,突破当前的天花板与增长窘境。 查看全部


文章分析出短视频比直播更有前途原因有:直播用户逐步接近饱和,玩法突破依旧困难想象空间收缩;直播在内容价值沉淀上不如短视频;碎片化场景不适合直播但短视频适合;短视频内容更为聚焦,商业化变现模式操作空间更大……



不久前腾讯投资了快手,引发了人们对于快手这类短视频平台的关注与思考。但据相关消息,2016年发生的的融资事件超过30笔,各类短视频项目融资规模达到53.7亿元,投资机构中不乏红杉资本、真格基金、经纬中国这样的知名创投基金。短视频火起来的原因跟直播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但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短视频似乎更被资本市场与各大互联网巨头所看重,不久前腾讯以3.5亿美元投资快手,阿里20亿资金支持新土豆转型短视频。

今日头条,微博、微信、QQ空间、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平台也都纷纷在短视频领域发力。微博在用秒拍全面替代视频播放服务,优酷爱奇艺基于短视频已经在进行诸多方面的扶持,今日头条则依赖短视频进一步提升了用户时长。

在国外,2013年Instagram被Facebook收购后,短视频流量剧增,如今,Instagram用户的视频浏览时长保持着每半年增长40%的速度。因此,从种种趋势看,短视频被资本市场青睐就不足为奇。但如果短视频在资本市场眼里成为香馍馍,那么受打击的将会是直播。

一方面,直播与短视频的用户某种程度上说是重合的,即都是想用更多的碎片化时间可以打发,而且都是倾向于看视频这一类的内容消费。

而从当前的传输技术与网络环境来看,上传、下载视频都很快,流量越来越便宜,网络越来越快。因此,直播与短视频的内容消费都站在风口上。但短视频这个风口正在上行,直播的风口正在回落。
 
1.直播用户逐步接近饱和,玩法突破依旧困难想象空间收缩​
 
从直播的用户数与突破性来看,当前直播用户已经接近4亿,逐步接近饱和,当前直播平台已经超过200家,当前直播格局也已经基本固化,新的独家兽产生的可能性已经很低。

另外,整个行业的主流都在主打颜值无聊直播,用户陷入审美疲劳,而垂直化领域的直播突围依旧相对困难,想要有新的表现形式的突破也已经越来越难,隔三差五的色情低俗直播被曝光被查处正在影响直播行业的形象与品牌。可以说,直播当前的想象空间被收缩了。

短视频则处于上行的风口上。根据不久前的一份短视频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月,垂直短视频APP的渗透率是19.3%,用户规模超过1.3亿,平均每五个移动网民中就有接近一个是短视频用户。但尽管如此,相对直播的用户规模,短视频还处于迅速增长的人口红利期,增长曲线还远未到顶。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新闻、段子以短视频的形式存在,短视频领域出现了诸多颇具想象空间的内容大V,比如一条、二更、王尼玛、陈翔六点半等,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权威媒体也在纷纷生产和制作短视频的形式来寻找新的内容表现形式。

从创业门槛来看,当前各大直播平台都在主打颜值直播,引发了一种用户参与的刻板印象:即我美我直播。这导致在颜值上没有优势的用户群体对参与直播的意愿度就会很低,因此它很难成为普通人人人都愿意的参与的游戏。

而短视频则无需露脸,随手拍,比如快手的崛起则意味着它让这种普通群众找到了一个对普通人的友好度更高,无论颜值如何,人人都可以是主角,因此短视频平台在用户看来,无论是参与感还是认同感,都是更好的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这个角度来看,短视频更吸引创业者与用户加入创作参与。

从传播性来看,而短视频的时间比较短,内容精简也意味着干货多,留存和传播性强。比如说一些搞笑类、电影剪辑类、趣味性的短视频,出现在朋友圈或者资讯内容平台的概率更高。

直播即时性、互动性虽然比短视频更强,但它的致命弱点在于缺乏传播性,各种颜值直播虽然符合用户打发碎片化时间的需求,但是不容易沉淀粉丝,用户很难有动力去转发传播一个无聊唠嗑的直播视频,对内容上要求太高。
 
从传播性来看,直播相比剪辑好的趣味性短视频来说,后者更容易引发人们的二次传播。
 
2.直播在内容价值沉淀上不如短视频
 
因此,直播的优点是长时间在线的、实时性好、互动性强,内容展现形式,也造成了直播内容即时性而缺乏价值,它最大的价值在于互动但难以沉淀内容本身的价值,直播完成之后它的价值就已经被消费完了。粉丝在各个直播间跳转之后二次转发传播的可能性小,因为直播相对于短视频,在趣味性与传播性上差了一大截。

所以我们看到,直播内容很少有真正的口碑性的爆款内容,而短视频趣味性搞笑类的东西却很多,这些东西都可以被网友翻出来反复看,二次传播扩散与评论,容易形成爆款,更容易产生商业上的价值与长尾效应。

因为对于视频类的内容,如果无法沉淀内容价值二次传播与扩散,那么意味着它很难留下真正有厚度的东西来拔高它的内容价值与品牌价值。它的缺点是优质内容生产难度也很大,高质量的内容持续产出往往更多依赖机构或团队操作。
 
3.许多线下碎片化场景不适合直播但短视频适合:短视频更易占用碎片时间
 
直播其实对于线下场景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又有时间、流量上的考量,比如某位关注的主播往往会在特定时间段直播,错过这个时间段,由于缺乏互动,用户或粉丝基本就很难再去看回放。因为直播的核心价值在于互动,二次传播以及回看都没有互动性。可以说,直播成也互动,但败也互动。

另外流量是一个大问题,长时间看直播需要消耗一定的流量,因此它有场景的局限,不具备碎片化随时随地观看的特征,但短视频就不会,基本是以秒或者分钟计算,适用用户在移动碎片化的时间段观看。

之所以说看直播有场景的局限,是因为从国民心理性格上来看,一般不会在一个公众的封闭空间(比如地铁、公交车内)看搔首弄姿的整段网红直播,在排队、等红灯、坐公交、搭地铁等线下碎片化时间场景,直播不是特别适合。

因为从直播当前的内容属性看,以颜值直播与擦边球直播内容为主,看直播更多是一个相对隐私的个人行为,毕竟如果直播一不小心出现低俗内容难免尴尬,需要考虑到周围旁观者的眼光以及个人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品味问题。短视频更多以趣味性与搞笑类内容为主,它适合各种碎片化场景无压力观赏。

从内容形式上看,直播是短时间聚集流量的内容形式,让粉丝有足够的参与感和炫耀性,短视频则提供的是认同感和趣味,是内容创业的一种形式。短视频的优势在于,当前的用户体量与利基市场已经起来,未来会有大量用户追求更为个性化的短视频内容与服务。
 
4.短视频内容更为聚焦,商业化变现模式操作空间更大
 
另外,大部分直播都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无聊直播,而且直播的时间又长,人们更容易在这种无聊的内容影响下精力分散而不断在各个直播间进入退出,而且这类视频形态进行广告植入显得生硬而且没趣。

而短视频一般都会聚焦于某个话题或垂直化的内容领域,当前短视频在电影、搞笑、美食、星座、汽车等各领域均已经在形成一些头部内容大V,这类短视频内容的品质更容易聚集粉丝,继而可以基于内容带入品牌商进入进行商业化变现。

因为内容垂直细分聚焦,所以短视频更容易在视频开头与结尾口播部分顺势“贴片”广告植入,或者围绕短视频主题进行软广告植入,这与软文植入的方式差不多。只不过呈现形式从文字转变为视频。

另外一种是以电商导购这部分商业变现模式与直播类似,都是以网红为主体进行化妆品或者服装的广告植入。其他还有会员收费模式,这类一般是适用于在某一垂直内容领域建立了一定影响力积累了一定量的粉丝,基于粉丝分层进行会员收费,打造圈子文化。

还有一类是品牌商直接入驻短视频平台进行品牌内容输出。Snapchat很早前就开始引入品牌商开设专属频道,为品牌广告打造滤镜,吸引了众多品牌的入驻。比如早在2015年Burberry就首家入驻Snapchat,用户在Snapchat上可以观看Burberry的秀场直播或其他相关的产品信息。

根据第三方监测平台Snaplytics对在Snapchat上独立运营的500个品牌的监测数据显示,接近54.8%的品牌关注用户会看品牌发布的Stories,而其中87.5%的的用户会看完一个品牌整个的Story。

可以知道的是,短视频因为内容更为聚焦,商业化变现模式操作方式也更灵活一些,用户接受度也更高。这说明以内容运营为核心卖点圈粉进行商业化变现比以锥子脸颜值作为卖点去圈粉带来的黏性与竞争力门槛都会更高一些。

从这个意义上看,短视频带来的是真正的粉丝,直播带来的是无聊观众,前者的忠诚度更高,后者从各个直播间不断跳转来满足自身的窥私欲。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对于越来越多的90后甚至00后年轻拍客来说,他们可以以较低门槛拍摄一些原始但个性化的视频内容,在国外,Youtube、Vine、Instagram等平台上,大批年轻拍客活跃非常,短视频无疑更为方便与适用于各种移动场景下的用户视觉化表达。从这个意义上看,直播的使用门槛也要高于短视频。

从当前来看,许多中小型直播平台已经倒下,而许多大的直播平台,为了避免直播平台的用户逃离以及黏性不高的倾向,部分直播平台已经通过引入短视频来救场了。比如映客和花椒开始推出「视频」和「附近」功能,而陌陌也开始引入短视频进行内容沉淀并且承担变现任务。
 
5.直播占用大量带宽,出来的内容却是大量的“工业废水”
 
说到底,从当前直播行业的疲态与短板来看,直播占用大量带宽,出来的内容却是大量的“工业废水”,商业模式难以成型,从投资回报率来看,变现周期长而且产出投入不对等。

从未来的趋势看,短视频与直播两种形式都会并存,但短视频的生命力会更长久,它是一个相对慢热的产品形态,并且基于垂直细分以及专业领域的内容挖掘达人的想象空间会更大,所以一定程度上,短视频比直播更像一个内容型产品,它会逐步蚕食直播的粉丝,这两种内容形态的并存与融合会成为下一个趋势。
 
短视频与直播融合或能突破当前增长的天花板
 
在短视频与直播的融合来看,可以谈谈快手这款产品。它是通过以短视频内容为核心来运营,依赖算法推荐用户喜欢的内容,用户可以基于相关感兴趣的短视频内容来考虑是否订阅其直播,用户关注的短视频内容运营者,其直播内容也会出现在用户的信息流内容之中。

也就是说,快手当前以短视频为内容先导来融合直播,即内容创造者在平台上发布能够展现自己个性、专业或有趣的短视频,粉丝对内容进行消费和传播之后感兴趣,就会关注创造者。创作者以短视频内容作为连接粉丝的触点,开通直播并引导用户关注其直播动向再获得打赏收益。

从这里看出,短视频作为内容触达粉丝的重要载体,由它来开路连接粉丝比直播开直播间吸引粉丝将更具黏性与忠诚度,而且比直播的消费价值更高。

从这里看出,短视频与直播的融合,它可以让内容创作者首先让用户了解自己的作品,再了解这个人,在三观与喜好、兴趣的匹配之后,再看颜值,这种视频社交模式相对延展了粉丝与创作者的社交关系厚度,并提高了用户的黏性。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短视频更具备投资参考意义,目前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整体趋缓,在流量越来越贵、甚至微信公号流量遭遇瓶颈的当下,短视频流量今年却在飞速增长,这也源于短视频气质是平民化的,是社交+信息获取+娱乐消遣+碎片化阅读的综合体,未来趋势是短视频会成为普通人展示自我的产品,而直播则是更契颜值主播气质的产品。

直播与短视频的定位更类似微博与微信。后者在草根与平民的口碑效应下胜出的机会将会更高一些。

短视频是社交+信息获取+娱乐消遣+碎片化阅读的综合体,未来显然会吸纳更多资金进入,各种短视频达人,量身定做PGC或者专业化生产PGC内容或将率先依赖广告创意植入电商导流模式变现,UGC为核心的个人短视频制作者的内容制作可能也会逐步引导起来,直播平台的下半场,可能需要思考如何融合短视频的形态与内容,突破当前的天花板与增长窘境。

微博热门话题怎么玩?教你蹭热点顺便引流

newsman 发表了文章 • 2017-10-19 00:27 • 来自相关话题

关于热门话题怎么玩?@WeMedia 做了很全面的介绍和经验分享,我也是看了她的分享后尝试着玩一玩,但没有太刻意,有空的时候发现有我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就凑个热闹。在这里也分享一下我的一点点经验:

1)既然叫热门话题,那就要趁热打铁,过了这个热度,效果差很多;

2)不能为了刻意去玩热门话题,否则有一种活在别人的影子里的感觉,有点失去自我,每天不能玩太多;

3)一个热门话题不能连续发,第二的效果会差很多很多,昨晚我已测试过;

4)之所以成为热门话题,说明关注的人很多,在发微博时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引起共鸣,不只是凑热闹。我发了关于“疫苗事件”的一段话,引起了小范围的共鸣。昨晚参与了“女贼快去自首”的热门话题,就写了五个字,阅读量有11万。 查看全部
关于热门话题怎么玩?@WeMedia 做了很全面的介绍和经验分享,我也是看了她的分享后尝试着玩一玩,但没有太刻意,有空的时候发现有我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就凑个热闹。在这里也分享一下我的一点点经验:

1)既然叫热门话题,那就要趁热打铁,过了这个热度,效果差很多;

2)不能为了刻意去玩热门话题,否则有一种活在别人的影子里的感觉,有点失去自我,每天不能玩太多;

3)一个热门话题不能连续发,第二的效果会差很多很多,昨晚我已测试过;

4)之所以成为热门话题,说明关注的人很多,在发微博时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引起共鸣,不只是凑热闹。我发了关于“疫苗事件”的一段话,引起了小范围的共鸣。昨晚参与了“女贼快去自首”的热门话题,就写了五个字,阅读量有11万。

旧iPhone变慢了?是有可能,但别再被网络谣言欺骗了

Applealmond 发表了文章 • 2017-10-16 22:41 • 来自相关话题

每当推出新版 iOS 之后,总是有不少人感觉手机变慢了、变耗电了,甚至有不少人认为这就是苹果逼你更换新机的阴谋;最近,这样的说法又再一次被提了出来,而主因莫过于网路上的“哈佛研究,iPhone新机一出旧机就变慢”这样的新闻。到底苹果真的会这么做吗?这个哈佛研究又是哪来的?

别把“哈佛研究”当圣旨

其实,这篇所谓的“哈佛研究”,不过就是哈佛学生在课堂上做的研究报导,而非严谨的科学论文;再来,这篇研究其实是根据“Google Trends”的搜寻结果,统计出某一个关键字在特定时间内被搜寻的数量。该名学生发现,每当新 iPhone 推出时,“iPhone Slow”这样的关键字被搜寻的比例就会增加:

但,搜寻“iPhone变慢”的人变多了,就代表 iPhone 真的变慢了吗?这之间并没有严谨的因果关系,这句话也不是我说的,哈佛经济学教授 Mullainathan 也表示,单以搜索数据来讲,没办法作为手机变慢的证据,况且,旧手机变慢本来就有一定的合理性。

iPhone 真的变慢了?还是你感觉变慢了?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会觉得手上的 iPhone 变慢了呢?这里可以从几个角度分析,首先,当新款 iPhone 发表时,通常也是新版 iOS 刚发布不久的时候。而刚发布的 iOS 即便是正式版,通常也不是最稳定的版本,像是 iOS 10 要一直到 iOS 10.1 之后才较稳定,iOS 11 至今为止都不算太稳定。

搭载不稳定的 iOS,不要说你感觉手机变慢了,就连最新版的 iPhone 也是差不多的体验。因此,第一个可能并非苹果刻意让你的手机变慢,而是不稳定的 iOS 本来就会造成的节果。

第二个,就是所谓的“旧款iPhone”到底有多旧?每次的 iOS 都是为了新款的 iPhone 所设计,因此旧款 iPhone 本来就有一定机会适应不良。事实上,苹果也不可能在每次的 iOS 更新都完美兼顾数年前的机种,要把部分功能优化,就势必需要用到更多的处理器效能,而效能不够强大的旧款 iPhone 自然就会比较钝、比较耗电。

所以,真的有比较慢吗?

数据会说话,根据 Futuremark 的 3DMark 测试软体的数据,其实在 iPhone  更新 iOS 后,效能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他们根据 iPhone 5S 之后的机种,测试了 iOS 9 / iOS 10 / iOS 11 的跑分数据,即便有所差异(这是正常的),也远不及网路上所说的“显著变慢”状况。

所以 iPhone 感受变慢的真正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iOS 不稳定,或者根本是大家的心理作用罢了。 查看全部
每当推出新版 iOS 之后,总是有不少人感觉手机变慢了、变耗电了,甚至有不少人认为这就是苹果逼你更换新机的阴谋;最近,这样的说法又再一次被提了出来,而主因莫过于网路上的“哈佛研究,iPhone新机一出旧机就变慢”这样的新闻。到底苹果真的会这么做吗?这个哈佛研究又是哪来的?

别把“哈佛研究”当圣旨

其实,这篇所谓的“哈佛研究”,不过就是哈佛学生在课堂上做的研究报导,而非严谨的科学论文;再来,这篇研究其实是根据“Google Trends”的搜寻结果,统计出某一个关键字在特定时间内被搜寻的数量。该名学生发现,每当新 iPhone 推出时,“iPhone Slow”这样的关键字被搜寻的比例就会增加:

但,搜寻“iPhone变慢”的人变多了,就代表 iPhone 真的变慢了吗?这之间并没有严谨的因果关系,这句话也不是我说的,哈佛经济学教授 Mullainathan 也表示,单以搜索数据来讲,没办法作为手机变慢的证据,况且,旧手机变慢本来就有一定的合理性。

iPhone 真的变慢了?还是你感觉变慢了?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会觉得手上的 iPhone 变慢了呢?这里可以从几个角度分析,首先,当新款 iPhone 发表时,通常也是新版 iOS 刚发布不久的时候。而刚发布的 iOS 即便是正式版,通常也不是最稳定的版本,像是 iOS 10 要一直到 iOS 10.1 之后才较稳定,iOS 11 至今为止都不算太稳定。

搭载不稳定的 iOS,不要说你感觉手机变慢了,就连最新版的 iPhone 也是差不多的体验。因此,第一个可能并非苹果刻意让你的手机变慢,而是不稳定的 iOS 本来就会造成的节果。

第二个,就是所谓的“旧款iPhone”到底有多旧?每次的 iOS 都是为了新款的 iPhone 所设计,因此旧款 iPhone 本来就有一定机会适应不良。事实上,苹果也不可能在每次的 iOS 更新都完美兼顾数年前的机种,要把部分功能优化,就势必需要用到更多的处理器效能,而效能不够强大的旧款 iPhone 自然就会比较钝、比较耗电。

所以,真的有比较慢吗?

数据会说话,根据 Futuremark 的 3DMark 测试软体的数据,其实在 iPhone  更新 iOS 后,效能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他们根据 iPhone 5S 之后的机种,测试了 iOS 9 / iOS 10 / iOS 11 的跑分数据,即便有所差异(这是正常的),也远不及网路上所说的“显著变慢”状况。

所以 iPhone 感受变慢的真正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iOS 不稳定,或者根本是大家的心理作用罢了。

成为微博签约自媒体到底有多难?为什么我申请失败

newsman 发表了文章 • 2017-10-15 15:27 • 来自相关话题

截止目前,微博活跃自媒体作者达到1690318人,但加入微博签约自媒体仅有3286人,数据显示成为签约自媒体的人还不多,侧面说明签约自媒体要求较高,尤其是现在,要求更高(我申请了一次未通过)。但很多人具备自媒体的条件而没有申请,因为没有必要,比如大咖们。申请签约自媒体难在哪里呢?

先说说签约自媒体的三个条件,分别如下:

1)个人认证用户
2)上月总阅读量超过100万
3)超过3篇头条文章或者超过3条原创秒拍视频

 
现在分别说说各自的难度,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才能有可能申请成功。

1)个人认为用户。这个比较容易实现,认证的方式很多,比如某公司老板,公司职员,教师,医生等等,然后再找两个已认证的朋友帮你确认一下就OK了。容易吧。

2)上月阅读量要超过100万。最开始时不知道怎么实现, 100万可不是个小数目,如果简单靠自己的原创,短时间内很难很难,一是水平还达不到,写出来的东西无法达到共鸣。二是即便你写得好,没有足够多的粉丝也是白搭。所以要想快速实现就有一个办法,就是玩热门话题,你稍微用点心就能轻松满足条件。

3)超过3篇头条文章或者超过3条原创秒拍视频。只看标题很容易实现,但点开帮助说明才发现没那么简单。要求有至少三篇头条文章的阅读量超过1000,不是总共,是各自。写的头条文章超过1000的阅读量没那么容易的,对于草根来说谈何容易,这一个条件是最难满足。我今天尝试了头条文章和热门话题相结合,到阅读量还是上不去,但要比不和热门话题结合的要好一点。

 
最开始看条件我都满足,但申请未通过,答复说头条文章的质量没达到,所以还得多练多写。在申请结果未下来前,我自己还在嘀咕,如果能申请成功,说明签约自媒体没那么难嘛,心想自己写的文章确实不咋地,反而让我怀疑签约自媒体的质量。但没通过正好,说明还是有一定要求的,门槛不能太低,否则泛滥就没意思了。

其实,先抛开签约自媒体,自己沉下心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写点东西,即便申请不成功也没关系,锻炼的是自己,成长的也是自己。抬头看天,更要低头走路。继续努力吧!​​​​ 查看全部
截止目前,微博活跃自媒体作者达到1690318人,但加入微博签约自媒体仅有3286人,数据显示成为签约自媒体的人还不多,侧面说明签约自媒体要求较高,尤其是现在,要求更高(我申请了一次未通过)。但很多人具备自媒体的条件而没有申请,因为没有必要,比如大咖们。申请签约自媒体难在哪里呢?

先说说签约自媒体的三个条件,分别如下:

1)个人认证用户
2)上月总阅读量超过100万
3)超过3篇头条文章或者超过3条原创秒拍视频

 
现在分别说说各自的难度,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才能有可能申请成功。

1)个人认为用户。这个比较容易实现,认证的方式很多,比如某公司老板,公司职员,教师,医生等等,然后再找两个已认证的朋友帮你确认一下就OK了。容易吧。

2)上月阅读量要超过100万。最开始时不知道怎么实现, 100万可不是个小数目,如果简单靠自己的原创,短时间内很难很难,一是水平还达不到,写出来的东西无法达到共鸣。二是即便你写得好,没有足够多的粉丝也是白搭。所以要想快速实现就有一个办法,就是玩热门话题,你稍微用点心就能轻松满足条件。

3)超过3篇头条文章或者超过3条原创秒拍视频。只看标题很容易实现,但点开帮助说明才发现没那么简单。要求有至少三篇头条文章的阅读量超过1000,不是总共,是各自。写的头条文章超过1000的阅读量没那么容易的,对于草根来说谈何容易,这一个条件是最难满足。我今天尝试了头条文章和热门话题相结合,到阅读量还是上不去,但要比不和热门话题结合的要好一点。

 
最开始看条件我都满足,但申请未通过,答复说头条文章的质量没达到,所以还得多练多写。在申请结果未下来前,我自己还在嘀咕,如果能申请成功,说明签约自媒体没那么难嘛,心想自己写的文章确实不咋地,反而让我怀疑签约自媒体的质量。但没通过正好,说明还是有一定要求的,门槛不能太低,否则泛滥就没意思了。

其实,先抛开签约自媒体,自己沉下心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写点东西,即便申请不成功也没关系,锻炼的是自己,成长的也是自己。抬头看天,更要低头走路。继续努力吧!​​​​

我是如何加入微博签约自媒体的?

newsman 发表了文章 • 2017-10-15 15:16 • 来自相关话题

1、开始玩儿就要尽快给自己微博定调
 
确定自己擅长的领域。然后围绕这个擅长的领域坚持、坚持、坚持;我一开始什么都想涉猎,比如大家讨厌的心灵鸡汤,趣味横生的微型小说、怦然心动的情感历程等,什么都想抓一点,经过几次(6次)申请自媒体失败教训,加之更加认真的阅读已经是自媒体的老师们的帖子,然后将自己那些和自己申请的行业类别不符的长微博果断删除——不要给浪浪审核带来麻烦和干扰。向专业靠拢,为目标服务;

2、坚持原创帖,原创帖素材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平时将自己的灵感和心得用手机记事薄记下来,安静时好好整理整理,跟上学时写文章一样一样的;还要多关注微博大咖们的帖子,刚开始就算不会写,处处留心皆学问,你也会“照葫芦画瓢”,慢慢的写多了,就有自己思想会凝结成自己的文字。粗粮能,你还不能吗?!相信自己!

3、社群圈子也是咱们草根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样可以和更多的朋友近距离交流以获得创作帖子。
 
选择社群圈子要选那些积极向上、正义、正气、正能量的圈子,整天“掐猫逗狗、尔虞我诈”的要果断鄙弃。切记: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我常常和哪些小伙伴们玩耍,大家知道的.)草根圈子所带动的互粉互动是有效提升粉丝量阅读量的一剂良药,抱大腿当然很快捷,然而抱大腿的人多了去了,你就这么自信?所以说草根们的互粉、互动是一个持续性、长期性的工作;

4、向老师学习!微博上的大咖很多,在众多的大咖中寻找一两位和自身风格相近的老师很重要。老师的指点可说是醍醐灌顶、画龙点睛。
 
一路走来,@新张利  老师无私而接地气的帮助小微草根们让人钦佩!张老师的语言朴实易懂,没有华丽的专业名词这点让人很容易付诸于实践;@蘑菇的二姐 微博社交电商行业知识全面、专业性强,视觉敏锐、思维缜密,常常将艰涩难懂的专业话术转换为大众语言,在捕捉媒体热点问题上有自己独到见解——二姐还很漂亮噢!

如何加入微博签约自媒体?

去往微博签约自媒体@微博自媒体  申请页面,只要满足以下3个加入条件,点击申请即可。微博官方人员会在2个工作日内(不含周六日)审核完毕:
1、橙V个人认证用户;
2、上月累计阅读数大于100万,并且最近2个月有至少一篇长文阅读数超过5000;
3、原创优质长微博不少3条或者视频微博不少于3条。 查看全部
1、开始玩儿就要尽快给自己微博定调
 
确定自己擅长的领域。然后围绕这个擅长的领域坚持、坚持、坚持;我一开始什么都想涉猎,比如大家讨厌的心灵鸡汤,趣味横生的微型小说、怦然心动的情感历程等,什么都想抓一点,经过几次(6次)申请自媒体失败教训,加之更加认真的阅读已经是自媒体的老师们的帖子,然后将自己那些和自己申请的行业类别不符的长微博果断删除——不要给浪浪审核带来麻烦和干扰。向专业靠拢,为目标服务;

2、坚持原创帖,原创帖素材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平时将自己的灵感和心得用手机记事薄记下来,安静时好好整理整理,跟上学时写文章一样一样的;还要多关注微博大咖们的帖子,刚开始就算不会写,处处留心皆学问,你也会“照葫芦画瓢”,慢慢的写多了,就有自己思想会凝结成自己的文字。粗粮能,你还不能吗?!相信自己!

3、社群圈子也是咱们草根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样可以和更多的朋友近距离交流以获得创作帖子。
 
选择社群圈子要选那些积极向上、正义、正气、正能量的圈子,整天“掐猫逗狗、尔虞我诈”的要果断鄙弃。切记: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我常常和哪些小伙伴们玩耍,大家知道的.)草根圈子所带动的互粉互动是有效提升粉丝量阅读量的一剂良药,抱大腿当然很快捷,然而抱大腿的人多了去了,你就这么自信?所以说草根们的互粉、互动是一个持续性、长期性的工作;

4、向老师学习!微博上的大咖很多,在众多的大咖中寻找一两位和自身风格相近的老师很重要。老师的指点可说是醍醐灌顶、画龙点睛。
 
一路走来,@新张利  老师无私而接地气的帮助小微草根们让人钦佩!张老师的语言朴实易懂,没有华丽的专业名词这点让人很容易付诸于实践;@蘑菇的二姐 微博社交电商行业知识全面、专业性强,视觉敏锐、思维缜密,常常将艰涩难懂的专业话术转换为大众语言,在捕捉媒体热点问题上有自己独到见解——二姐还很漂亮噢!

如何加入微博签约自媒体?

去往微博签约自媒体@微博自媒体  申请页面,只要满足以下3个加入条件,点击申请即可。微博官方人员会在2个工作日内(不含周六日)审核完毕:
1、橙V个人认证用户;
2、上月累计阅读数大于100万,并且最近2个月有至少一篇长文阅读数超过5000;
3、原创优质长微博不少3条或者视频微博不少于3条。

影响头条号文章推荐量的八大原因(今日头条自媒体必读)

newsman 发表了文章 • 2017-10-15 14:54 • 来自相关话题

这是今日头条运营高级总监透露的影响头条号文章推荐量的八大原因,本人将结合自己运营今日头条的经验进行详细的分解。
 

 
点击率+读完率

点击标题并读完文章的人越多,推荐就会越高。在发布文章的时候,标题就很重要,只有吸引人才能够引起用户点击。这里不建议做标题党,内容不好,用户点击就走,那么读完率就低了,影响推荐量。

分类明确

文章兴趣点明确,推荐越高。分类就是我们要把文章主题放到相应的分类中去,比如新闻、社会、娱乐、电影等。兴趣明确,文章将会快速的送达相应的目标人群的头条中。如果你是电影相关的文章,放到新闻去,这将大打折扣。

文题一致

做恰如其分的标题党,不要夸张,但也不要太平淡引不起用户的阅读兴趣。

内容质量

优质内容才是根本,这一点也毋庸置疑。好的标题+优质的内容,才是文章受欢迎的标配。

账号定位明确

文章题材随意宽泛的账号,得到推荐的概率更低。举个例子,比如我主要定位是分享sem的,但我帐号中很多都是娱乐,电影方面,而且很随意,那样只会降低帐号的专业度。

互动数、订阅数

读者越活跃,推荐越多,读者活跃表现在评论,点赞,分享等方面。一篇文章好,当然就会引起用户的互动并分享等。
 
站外热度

在互联网上关注度高的话题,推荐越多。这就是抓热点了,今日头条是阅读信息的app,用户当然更关注及时信息,所以发布热点话题也会快速的获得更大的推荐量。
 
发文频率
 
经常发文,保持活跃很重要。这个无论在哪个平台都是这样的,平台当然喜欢更活跃的作者了,这样才能够源源不断产生信息。 查看全部
这是今日头条运营高级总监透露的影响头条号文章推荐量的八大原因,本人将结合自己运营今日头条的经验进行详细的分解。
 

 
点击率+读完率

点击标题并读完文章的人越多,推荐就会越高。在发布文章的时候,标题就很重要,只有吸引人才能够引起用户点击。这里不建议做标题党,内容不好,用户点击就走,那么读完率就低了,影响推荐量。

分类明确

文章兴趣点明确,推荐越高。分类就是我们要把文章主题放到相应的分类中去,比如新闻、社会、娱乐、电影等。兴趣明确,文章将会快速的送达相应的目标人群的头条中。如果你是电影相关的文章,放到新闻去,这将大打折扣。

文题一致

做恰如其分的标题党,不要夸张,但也不要太平淡引不起用户的阅读兴趣。

内容质量

优质内容才是根本,这一点也毋庸置疑。好的标题+优质的内容,才是文章受欢迎的标配。

账号定位明确

文章题材随意宽泛的账号,得到推荐的概率更低。举个例子,比如我主要定位是分享sem的,但我帐号中很多都是娱乐,电影方面,而且很随意,那样只会降低帐号的专业度。

互动数、订阅数

读者越活跃,推荐越多,读者活跃表现在评论,点赞,分享等方面。一篇文章好,当然就会引起用户的互动并分享等。
 
站外热度

在互联网上关注度高的话题,推荐越多。这就是抓热点了,今日头条是阅读信息的app,用户当然更关注及时信息,所以发布热点话题也会快速的获得更大的推荐量。
 
发文频率
 
经常发文,保持活跃很重要。这个无论在哪个平台都是这样的,平台当然喜欢更活跃的作者了,这样才能够源源不断产生信息。

如何提高短视频的推荐量? 这几个决定性因素你要知道

WeMedia 发表了文章 • 2017-10-15 13:16 • 来自相关话题

就算法机制平台而言,播放量绝大部分取决于【推荐量】。


 
平台推荐的流程是:

短视频上传并审核后进入推荐系统,系统识别短视频内容的分类,标题等标签信息后试探性推荐给首批目标用户,根据用户反馈进行多批次推荐或停止推荐。整合全部影响【推荐量】的因素及算法模型逻辑后,将其划分为两大板块—— 转化率,热度。


 
1. 转化率 (即推荐给目标用户后获得的播放量/推荐量)
 
这很好理解,如果算法机制是人的话,费力气将你的短视频推给了10000个用户,最后只有1个用户点击播放,鬼才会继续把精力放你身上~
 
系统每批次推荐量的量级都是根据上一批次推荐后的【转化率】来评估的。
 
即,如果首次推荐的转化率差,后面当然不会再获得推荐~  因此【推荐给目标用户后获得的播放量】就变得至关重要,是影响转化率的唯一变量,直接决定着推荐量的多与少。
 
而【推荐给目标用户后获得的播放量】的4大决定因素是:1.分类 2.标题 3.用户垂直精准度 4.封面
 
用大白话总结来说就是:取决于谁会看? 看不看?
 
2. 热度 (即用户反馈)
 
让我们重温下推荐流程,短视频上传并审核后进入推荐系统,系统识别短视频内容的分类,标题等标签信息后试探性推荐给首批目标用户,根据用户反馈进行多批次推荐或停止推荐。

所谓的用户反馈即是决定【推荐量】的另一大板块——热度。用户反馈包括了: 1.评论 2.点赞 3.分享 4.播放完成度 查看全部
就算法机制平台而言,播放量绝大部分取决于【推荐量】。


 
平台推荐的流程是:

短视频上传并审核后进入推荐系统,系统识别短视频内容的分类,标题等标签信息后试探性推荐给首批目标用户,根据用户反馈进行多批次推荐或停止推荐。整合全部影响【推荐量】的因素及算法模型逻辑后,将其划分为两大板块—— 转化率,热度。


 
1. 转化率 (即推荐给目标用户后获得的播放量/推荐量)
 
这很好理解,如果算法机制是人的话,费力气将你的短视频推给了10000个用户,最后只有1个用户点击播放,鬼才会继续把精力放你身上~
 
系统每批次推荐量的量级都是根据上一批次推荐后的【转化率】来评估的。
 
即,如果首次推荐的转化率差,后面当然不会再获得推荐~  因此【推荐给目标用户后获得的播放量】就变得至关重要,是影响转化率的唯一变量,直接决定着推荐量的多与少。
 
而【推荐给目标用户后获得的播放量】的4大决定因素是:1.分类 2.标题 3.用户垂直精准度 4.封面
 
用大白话总结来说就是:取决于谁会看? 看不看?
 
2. 热度 (即用户反馈)
 
让我们重温下推荐流程,短视频上传并审核后进入推荐系统,系统识别短视频内容的分类,标题等标签信息后试探性推荐给首批目标用户,根据用户反馈进行多批次推荐或停止推荐。

所谓的用户反馈即是决定【推荐量】的另一大板块——热度。用户反馈包括了: 1.评论 2.点赞 3.分享 4.播放完成度

网红、新媒体及平台怎么玩短视频?

WeMedia 发表了文章 • 2017-10-10 23:05 • 来自相关话题

2016年是短视频大爆发的一年,短视频呈现出的玩法也五花八门。我们按照制作团队类型将短视频分为以下三类:

1、网红短视频

目前在新媒体上有标签且有众多粉丝的意见领袖都可以称为网红,而且用视频的表达方式,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以及视频网站平台分发内容,获取用户。

代表:papi酱、吴晓波频道
 
特点:个人标签明显,不同网红影响的人群不同,比如吴晓波的视频适合高端手表、汽车广告,而papi首次拍卖的广告是化妆品。
 
2、新媒体垂直短视频

在短视频时代,更多的内容会通过视频方式表达,与原来电视时代不同,起步更容易,比如专注短视频的“一条”已经做了很多行业的短视频,还有专注美食领域的“日食记”,“视频内容+微信公众号+视频网站”直接锁定了一群志趣相投的人群,比如他们喜欢美食、喜欢旅行等等。

代表:一条、日食记
 
特点:聚焦行业、专业化视频团队运作、新媒体与视频网站组合推广、聚焦行业用户。
 
3、平台级短视频

短视频在平台级玩法上资源更加强大,且制作水平与传播效率都大大提升,而且也不是单一一个节目引爆。比如腾讯视频会围绕奥运会制作系列短视频,围绕新闻内容推出短视频,作为图文阅读的升级,转化效果更强。

代表:腾讯短视频

特点有三:(1)内容质量高,有顶级IP绑定,平台开放汇集网红视频、垂直视频;(2)渠道覆盖面广,流量大;(3)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实现精准投放。 查看全部
2016年是短视频大爆发的一年,短视频呈现出的玩法也五花八门。我们按照制作团队类型将短视频分为以下三类:

1、网红短视频

目前在新媒体上有标签且有众多粉丝的意见领袖都可以称为网红,而且用视频的表达方式,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以及视频网站平台分发内容,获取用户。

代表:papi酱、吴晓波频道
 
特点:个人标签明显,不同网红影响的人群不同,比如吴晓波的视频适合高端手表、汽车广告,而papi首次拍卖的广告是化妆品。
 
2、新媒体垂直短视频

在短视频时代,更多的内容会通过视频方式表达,与原来电视时代不同,起步更容易,比如专注短视频的“一条”已经做了很多行业的短视频,还有专注美食领域的“日食记”,“视频内容+微信公众号+视频网站”直接锁定了一群志趣相投的人群,比如他们喜欢美食、喜欢旅行等等。

代表:一条、日食记
 
特点:聚焦行业、专业化视频团队运作、新媒体与视频网站组合推广、聚焦行业用户。
 
3、平台级短视频

短视频在平台级玩法上资源更加强大,且制作水平与传播效率都大大提升,而且也不是单一一个节目引爆。比如腾讯视频会围绕奥运会制作系列短视频,围绕新闻内容推出短视频,作为图文阅读的升级,转化效果更强。

代表:腾讯短视频

特点有三:(1)内容质量高,有顶级IP绑定,平台开放汇集网红视频、垂直视频;(2)渠道覆盖面广,流量大;(3)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实现精准投放。

[iOS 11] iOS 11十大实用新功能简介

Applealmond 发表了文章 • 2017-10-10 22:48 • 来自相关话题

1.全新控制界面

相比起上一代iOS10.3.3,新iOS11控制介面明显有分别,以图案为主有较多快捷键,用户可按喜好自订20种快捷键,同样也对应3D touch功能,如长按开启有WiFi标志的正方框,便会显示出新的流动数据、个人热点及AirDrop快捷键,功能更齐备,亦可直接拖拉控制萤幕亮度及声音,调校萤幕晚间模式。

2.屏幕录影功能

快捷键有一个非常实用新功能,按一按圆点就可以直接录制屏幕,同时可以选择收音与否,而录影完毕后影片档案会自动储存入相簿,非常合适录制一些手机游戏画面,亦可记录视频聊天内容。

3.备忘录支持相片扫描

新备忘录功能可扫描相片,在备忘录内开启相机,对准影像便会自动侦测,不出3秒就成功扫描。不过由于反应太快,记者尝试扫描一些白色或反光的宣传单张时,镜头很易失焦,扫描出来的影像也会变蒙。

4.Siri支持翻译

喜欢去旅行的朋友,最大惊喜相信是Siri亦对应翻译新功能,不过暂时只有6种语言,包括:英文、普通话、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及西班牙文,也未有广东话。记者实试由英文转普通话,Siri也很成功翻译,翻译后的普通话可重新播放,相信旅行用的短句沟通大致没问题。

5.编辑屏幕截图

屏幕截图亦加入编辑功能,除基本写字画图外,亦可加入自己手拍写出来的签名,轮入文字及添加方框等,最有新鲜感相信是添加放大镜功能,局部放大某些位于,玩味十足。

6.相机直接扫描二维码

新相机可以直接扫瞄二维码(QR Code),开启相机对准二维码,同样不出3秒就能成功开启二维码内容,而不需要再依赖第三方的应用程序才能开启。

7.编辑Live Photo添新滤镜

一般人相信也少用Live Photo功能,更新后的Live Photo可进行编辑,添加不同的新滤镜效果,玩法更多。

8. Apple Pay支持iMessage

Apple Pay亦提升,新增朋友之间过数的功能,透过iMessage可付款给朋友,收钱人储蓄在Apple Pay Cash内,亦可以转入银行户口,不过新功能在香港区未正式开放。

9.iPad新Dock

iOS11更新当然少不了iPad,新Dock功能类似MacBook的功能键,让iPad可同时开启两个应用,操作使用上更多元化。

10.iPad新文件档案管理系统

新的文件档案管理系统,可把不同文件集中在一起,亦可在文件上加上不同颜色的标签分类管理。而管理系统可以与Dropbox、iCloud等连线,在管理系统内看到相关的内容。 查看全部
1.全新控制界面

相比起上一代iOS10.3.3,新iOS11控制介面明显有分别,以图案为主有较多快捷键,用户可按喜好自订20种快捷键,同样也对应3D touch功能,如长按开启有WiFi标志的正方框,便会显示出新的流动数据、个人热点及AirDrop快捷键,功能更齐备,亦可直接拖拉控制萤幕亮度及声音,调校萤幕晚间模式。

2.屏幕录影功能

快捷键有一个非常实用新功能,按一按圆点就可以直接录制屏幕,同时可以选择收音与否,而录影完毕后影片档案会自动储存入相簿,非常合适录制一些手机游戏画面,亦可记录视频聊天内容。

3.备忘录支持相片扫描

新备忘录功能可扫描相片,在备忘录内开启相机,对准影像便会自动侦测,不出3秒就成功扫描。不过由于反应太快,记者尝试扫描一些白色或反光的宣传单张时,镜头很易失焦,扫描出来的影像也会变蒙。

4.Siri支持翻译

喜欢去旅行的朋友,最大惊喜相信是Siri亦对应翻译新功能,不过暂时只有6种语言,包括:英文、普通话、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及西班牙文,也未有广东话。记者实试由英文转普通话,Siri也很成功翻译,翻译后的普通话可重新播放,相信旅行用的短句沟通大致没问题。

5.编辑屏幕截图

屏幕截图亦加入编辑功能,除基本写字画图外,亦可加入自己手拍写出来的签名,轮入文字及添加方框等,最有新鲜感相信是添加放大镜功能,局部放大某些位于,玩味十足。

6.相机直接扫描二维码

新相机可以直接扫瞄二维码(QR Code),开启相机对准二维码,同样不出3秒就能成功开启二维码内容,而不需要再依赖第三方的应用程序才能开启。

7.编辑Live Photo添新滤镜

一般人相信也少用Live Photo功能,更新后的Live Photo可进行编辑,添加不同的新滤镜效果,玩法更多。

8. Apple Pay支持iMessage

Apple Pay亦提升,新增朋友之间过数的功能,透过iMessage可付款给朋友,收钱人储蓄在Apple Pay Cash内,亦可以转入银行户口,不过新功能在香港区未正式开放。

9.iPad新Dock

iOS11更新当然少不了iPad,新Dock功能类似MacBook的功能键,让iPad可同时开启两个应用,操作使用上更多元化。

10.iPad新文件档案管理系统

新的文件档案管理系统,可把不同文件集中在一起,亦可在文件上加上不同颜色的标签分类管理。而管理系统可以与Dropbox、iCloud等连线,在管理系统内看到相关的内容。

[iOS 11] iPhone二维码扫描,通过内建相机就可以完成!

Applealmond 发表了文章 • 2017-10-08 19:37 • 来自相关话题

在过去,要扫描二维码要不就是下载专属的扫描 App,要不就是打开 支付宝 或 微信 来扫描;在 iOS 11 后,苹果将扫描二维码的功能整合进了内建的相机中,而且不用开启任何额外设定,简单的将相机移到二维码上面即可,无脑又简单!
 
iOS 11用相机扫描二维码
 
将 iPhone 开启相机,把画面移到二维码上,iPhone 就会跳出相应的通知,如:扫描的是支付宝付款的二维码,会提示打开支付宝。这样就完成了!不用切换到任何模式、不用开启设定、不用下载 App,把相机移到二维码上面(有时手指要点一下对焦),就会自动扫描二维码。点一下上方跳出来的通知就可以开启二维码的内容。根据测试,切到 App Store、通讯录、支付宝、网页的二维码都支持。 查看全部
在过去,要扫描二维码要不就是下载专属的扫描 App,要不就是打开 支付宝 或 微信 来扫描;在 iOS 11 后,苹果将扫描二维码的功能整合进了内建的相机中,而且不用开启任何额外设定,简单的将相机移到二维码上面即可,无脑又简单!
 
iOS 11用相机扫描二维码
 
将 iPhone 开启相机,把画面移到二维码上,iPhone 就会跳出相应的通知,如:扫描的是支付宝付款的二维码,会提示打开支付宝。这样就完成了!不用切换到任何模式、不用开启设定、不用下载 App,把相机移到二维码上面(有时手指要点一下对焦),就会自动扫描二维码。点一下上方跳出来的通知就可以开启二维码的内容。根据测试,切到 App Store、通讯录、支付宝、网页的二维码都支持。